第四十八章 範陽之春(二)(2 / 2)

在範陽軍校裏,李存勖遇到了來自鳳翔的李繼唁、從吳越返回的錢元灌,這兩人也在軍校並不出李存勖的意料之外。年前秋狩之際,三個人便一起談論過範陽軍校成立的事情,當時便相約一起求學。見麵之後,三人都很高興,約在一起說了會兒話,互道來前的經曆。

李存勖走的是娘親路線,李繼唁則行的是離家出走的方法。李茂貞堅決不同意李繼唁到幽州待上一年,結果李繼唁背了個包袱半夜爬牆逃出了鳳翔,走的時候還騙了門軍一匹馬。至於錢元灌,越王錢鎦對自己這個兒子相當放任,從來不操心,錢元灌曾經被他送到淮南為質,由此可以想象錢元灌在父親心中的地位。

三個人的地位和身份相同,又是客軍遠來,很自然便湊到了一起。在範陽軍校開學後的第一天,因為一次群毆事件,讓三個人的關係更加密切。

鬥毆的對象是來自平盧的王師悅和李嗣業。實際上王師悅並非為求學而來,他是王師範的幼弟,年幼時便統兵征戰,根本不認為自己要來盧龍學什麼軍事。李誠中籌備範陽軍校的時候,聽說李存勖、李繼唁和錢元灌都有進軍校學習的願望,於是滿心開懷,笑嗬嗬的點頭答應了。當時李誠中還輕描淡寫的添加了一句:“這是好事,咱們盧龍應該胸懷寬廣,不要怕別人來偷學,我們要把最好的一麵展示給外人嘛。河東、鳳翔、吳越都來了,我看可以邀請平盧也派子弟來軍校嘛,不要拒絕了人家的求學之念。”

李誠中的用意其實很符合後世的“文化傾銷”,但他的意思被部下“曲解”了,向來負責盧龍“統戰”事宜的韓延徽當即便向平盧表達了這個意思,但韓延徽在傳遞這一信號的時候,將“派子弟來幽州學軍事”和“今年支應平盧軍械數額”這兩個東西寫在了一封公文裏,被人繼續曲解下去便成為必然。

遣子為質是藩鎮之間的慣例,王師範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盧龍冒著與宣武直接交鋒的危險來援助緇青,還支應了那麼多軍甲器械,甚至大軍都開過來了,不遣子為質實在說不過去。

但是王師範今年也才三十歲,幾個兒子都很小,尚在幼衝之間,不符合入軍校學習軍事的要求。最終王師範隻能讓幼弟王師悅來幽州為質,並且將一向看不順眼的李嗣業也踢了過來,讓他陪護王師悅。

李嗣業對這樣的安排求之不得,他對盧龍的軍事體係非常熟悉,知道這是盧龍軍晉升高階的重要步驟。李嗣業當年向李誠中表明效忠之意後,一直沒有得到盧龍方麵的正式答複,這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笑臉給出去卻沒討得好,讓人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可是隨後李嗣業就在盧龍軍身邊觀摩了一係列戰事,這些戰事包括魏州軍博昌城下的解圍戰、滄州軍運送輜重應援青州之戰、盧龍騎兵襲擾戰等,在曆次戰鬥中,李嗣業深深體會到了盧龍軍事體係的強悍,他比任何平盧軍中的將領都更深刻的了解盧龍的實力,也因此對盧龍“不鳥”自己有所理解。

這一次被踢到範陽來“學習觀摩軍事”,李嗣業認為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比王師悅顯得要更加渴望。

至於王師悅,他心裏憋著一股相當高昂的火氣,開學頭一天頭一餐飯的時候,隻是打飯排隊這麼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就引燃了他的暴脾氣。

可惜王師悅的暴脾氣遇到了李存勖,等於一頭撞上了鐵板。公允而言,王師悅自小隨兄長出征,拳腳上的功夫是不弱的,但李存勖是什麼人?十一歲便於戰陣之上力開一石弓、射殺三級的猛人,王師悅怎麼可能討得了好,當即被揍翻在地,打得滿麵桃花開。李嗣業身手更強一些,他想要上前幫忙,卻被李繼唁和錢元灌聯手攔了下來,然後被跑去占座的頡木裏以草原跤法摔倒在地,同樣弄了個鼻青臉腫。

隨後參與鬥毆的幾人不分對錯,全部編入軍校“先登”之列,每日清早罰跑校場十圈,持續一個月之久。

在這樣的日子中,李存勖等人開始了他們的軍校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