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範陽之春(一)(2 / 2)

範陽軍校每期招錄一百人,培訓時間和畢業方式與白狼山軍校相同。但招錄方式則不同,全員由軍事參謀總署教化司按照考功名冊推薦,虞侯司、教化司、作訓司、後勤司和調查統計局、中南海警衛局六大部門主官召開聯席會議商定初步名單。

初步名單下發各軍征詢意見,各軍將否決人員和補充人選名單附後,重新報備教化司,教化司結合各軍意見,重新擬定第二次推薦名單上報李誠中。這份名單會比最終招錄人選多兩成,每人之後都附有履曆、考功評語以及各軍主官對該員的征詢意見,供李誠中參考,由李誠中裁定最後的一百人名單。

這就是一直延續後世千年之久的“一下一上”製,隻要通過了這個複雜的程序,就意味著一名軍官實現了軍事生涯中的第一次騰飛,擠進了營級以上、致果校尉階別的高級軍官行列。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項程序,軍官們將第一次進入李誠中的視野,為走向更高的舞台鋪平坦途!

範陽軍校“新八期”招錄就經過了這麼一個程序,這些資曆較淺的基層軍官通過“一下一上”製後,擺上了李誠中的桌案,李誠中依據詳細的履曆、考功評語以及各軍主官的意見,最終核定了學員名單。如果按照後世的說法,名單上的人員從此算是“簡在帝心”了。不僅是“簡在帝心”,因為“一下一上”中的“一下”程序,這些人員同時還被各軍所知,依照各軍主官的喜好,他們將在畢業後為軍中大將們爭搶。

但是在這份名單裏,李誠中沒有錄滿一百人,他僅僅批準了八十三人進入範陽軍校學習,剩下的十七個名額,他給了非盧龍係軍官。這些非盧龍係軍官來自河東、鳳翔、吳越和緇青,其中河東占了大頭,共有九人,緇青有四人,鳳翔和吳越各兩人。

自從天複三年冬天來到河北之後,李存勖就被盧龍實行的各項軍事製度所深深吸引,參謀總署淩駕於軍隊本身、輜重後勤獨立細化、考功晉升權操於上、新兵征訓專司負責……這些製度讓李存勖很是著迷,他越是了解得詳細,越是為之傾倒不已。在李存勖的認知中,如果河東也同樣實行這套製度,那麼軍權就能牢牢掌握於真正的李氏嫡係之手,而不用自己的父王通過不停認子的手段來達到控製軍隊的目的了。而自己,作為父王的嫡長子,日子過得也不會那麼緊張和壓抑。

但同樣的,他也明白,如果河東實行這套製度,以現有的實際情況而論,李氏在河東的統治必將頃刻瓦解,根基不複存在,作為李氏嫡係長子,他的下場又會如何則是不言而喻的。

李存勖在深深的糾結和矛盾之中,同郭崇韜一起,在燕王納妃之後便回到了晉陽。回河東的時候,李怠墨、周明靜、郭如誨等他在幽州結識的好友前來送行,讓李存勖隱然有不舍之意。幽州的生活相當充實,在這裏,他看到了很多以往不曾看到的新事物;在這裏,他的詩才不會如晉陽一般曲高和寡;在這裏,他感受到了上位者真正應該感受到的上流生活;在這裏,他有著太多太多難以磨滅的記憶。

詩詞唱和、約期相會、好友送別、佳人遠望,李存勖的離別經過很值得回味,和他同行的郭崇韜則無人掛懷。不過郭崇韜也不在意這個,他的幽州之行收獲同樣豐足,滿滿的書卷裝了兩大車,走的時候,他手中握著一卷不知什麼名字的書稿,正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李存勖提醒,他才回過神來,連忙上馬相隨。

回到晉陽後,李存勖向晉王稟告此行的所見所聞。父子單獨相會的一次深談中,李存勖小心翼翼的把燕王正在實行的製度向晉王約略講述了一番。晉王聽了以後沉思良久,最後搖頭長歎,讓李存勖不必多說,並且要求他今後“慎言”。李存勖無奈的離開了晉王府,回到自己的軍營之中,看著手下這支過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強兵,他忽然感到索然無味,練兵的時候怎麼都打不起精神來。

直到十二月下旬的時候,李存勖收到了被他留在幽州的景進送來的書信。信中說,範陽軍校年後即將開始招錄,問李存勖是否仍舊想去,如果是的話,景進會向李怠墨求懇,為李存勖籌謀報名。

接到信後,李存勖立刻從氈毯上一躍而起,挑開厚重的營帳,上馬離開軍營,向晉陽城馳去,他就連一刻也等不及了,心中的迫切,讓他激動得嘴唇發顫,難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