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雙極(十四)(1 / 2)

遠遠就看見王府階下人群湧動,李怠墨目光凝聚,忙向李存勖和郭崇韜肅然道:“父王親自出門迎候,咱們還是下馬吧。”

李、郭二人也吃了一驚,連忙下馬,牽著馬韁步行跟隨。

來到近前,李怠墨剛剛躬身道:“父王……”還沒引薦,李存勖已經一頭拜倒在地,鄭重其事行禮:“侄兒存勖,叩見叔王!”

李誠中連忙上前攙起李存勖,口中笑道:“何須如此,何須如此。”他遠遠就看見高大的李存勖,此刻親手將李存勖扶起來,很驚訝的發現竟然比自己還高、還壯。李誠中個子本來就在這個時代屬於高大的,以後世尺寸衡量,有一米八五,可李存勖比他還高不少,李誠中目測至少一米九十,或許一米九十三、四也有可能。至於肩膀,更是寬闊一些,將李誠中整個包進去絕不會露出半分來。

這種人型鐵塔可是李誠中穿越以來僅見,不由多看了幾眼。

李誠中挽著李存勖入王府,直進二堂,眾人跟隨在後,魚貫而入。

李誠中居主位落座,馮道、張興重序右列相陪,李存勖和郭崇韜入賓位。

稍稍噓寒問暖了幾句,又讓李存勖代轉對晉王李克用的問候,李誠中笑道:“亞子將軍天下知名,今日一見,見麵更甚於聞名啊。”

李存勖有些不好意思:“存勖自幼相貌奇異,倒讓叔王見笑了。”

李誠中詫異道:“說什麼奇異?這是雄偉之姿,虎將之貌!我一見亞子,便心中歡喜!”

李存勖慚愧道:“和叔王比起來,侄兒算得甚?叔王征渤海、伐新羅,平定草原各部,為大唐拓疆千裏,叔王才是吾輩武人之楷模,侄兒寧不愧甚。”

李誠中笑道:“亞子過謙了……聽說亞子十一歲便得了天子親口誇讚,十一歲啊,嘖嘖,我十一歲在做什麼?恩,滿地撒潑打滾,跟母親要糖吃呢!”李誠中自嘲的一句,引來堂上一片笑聲,李存勖和郭崇韜略感鬆泛了許多。

郭崇韜笑道:“王爺說笑了,某家亞子將軍生得偉岸,五歲便隨侍晉王出行,七歲從征,十一歲時隨晉王伐王行瑜,射獲三級,故此方得今上讚譽,此謂猛將之才。王爺卻自不同,乃禦將之帥,揮斥百將萬兵,何須親臨前矢。”這話既捧了李誠中,同時自誇了一番李存勖,也算老道。

郭崇韜說李存勖得天子讚譽,是發生在今上乾寧四年(895年)的事情,當時李存勖虛歲十一,隨李克用入長安獻捷,天子誇讚他“可亞其父”,意思就是武勇上把他父親李克用都“亞”下去了,從此之後,李存勖天下馳名,世人稱為“亞子”。

李誠中注意到郭崇韜說的“七歲出征,十一歲上陣”,而且還以射技斬獲三人,不禁大為驚詫。他原以為李存勖幼時跟隨李克用去長安,不過是討賞而已,天子可能也是看在李克用的麵子上說了幾句鼓勵李存勖的話,畢竟十一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呢?沒想到竟然是真的。又情不自禁上下打量李存勖一番,心道也許這小子十一歲的時候就高於常人了吧?

這次召見李存勖和郭崇韜二人,不是單為說笑,更不是為了滿足李誠中“英雄崇拜”的情結,否則不至於馮道和張興重作陪,所以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正事上。

馮道先解釋了一番韓全誨等中官攜端王、唐興公主逃奔幽州的前因後果,因道:“為不致李唐斷絕,天子遣端王入幽州,以圖鉗製梁王。某家燕王乃建貞之後……”

李誠中老臉一紅,好在沒人注意。

“某家燕王乃建貞之後,受陛下密詔所托,致力匡扶皇室,意遵陛下旨意,立端王為太子,卻不知晉王何意?”

對這個問題,李存勖和郭崇韜一路上討論過多次,故此李存勖反問:“卻不知太子建儲後,河東聽陛下的,還是聽太子的?”

李存勖問得相當委婉,表麵上是詢問天子和太子同時下詔時,究竟以哪邊為尊?實際上座中之人都明白,他問的是一旦太子在幽州立東宮,河東是否要仰盧龍的鼻息?

馮道回答:“端王年幼,雖聰慧敏捷,畢竟未達執政之才。燕王的意思,當擇名師為東宮教習,待端王才具堪優時,再行秉政。”

河東的風格一向直來直往,自晉王以下,莫不如是。李存勖和郭崇韜同時異口同聲問道:“何時秉政?”

馮道解釋:“燕王擬為太子定三期之約,曰軍政、訓政、憲政。太子十六歲前天下行軍政,若天下早平,則提前結束軍政,若不可,則延續數年;天下承平之後,行訓政;太子才具為天下公認後,行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