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雙極(一)(2 / 2)

李誠中對此隻是擺了擺手,寬慰了眾將們幾句,告訴大家下不為例。除了盧龍軍上上下下都沒有渡河南下的經驗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法不責眾。

六月初一的時候,大軍終於在平盧節度副使李嗣業的催促下向南進軍了。李嗣業是平盧節度使王師範派來的,一為阻止劉重霸南下,二為接應李誠中的到來。說白了,他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帶路黨。

李嗣業非常心焦,因為博昌的情形很危急。李誠中過河的那天他過來拜見過一次,然後就立刻率本部向博昌趕去。到了博昌外圍時,宣武軍一支軍馬上來阻擋,李嗣業沒有貿然交戰,而是等待盧龍軍的大隊。可是左等右等也沒等到,他幹脆把部隊留在原地和宣武軍對峙,自己又跑回了黃河岸邊。

等李嗣業一回來,他才明白為什麼盧龍軍耽擱了那麼久——輜重太多了!各種糧食、各種軍甲、各種器械堆積如山,想想自家的平盧軍,跟人家一比,寒酸得跟叫花子沒什麼兩樣。正看得留口水之際,他再次被馬營中的景象所深深震撼——戰馬太多了!

李嗣業從來沒見過那麼多戰馬,數千匹馬集中在一起,光是馬嘶蹄踏的歡騰場麵就讓他感到似乎身處另一個世界。李嗣業目瞪口呆的表情落在盧龍軍軍官的眼裏,很自然的引來好些鄙夷的目光,但是他沒有惱怒,而是很不恥下問的打探盧龍軍究竟有多少戰馬。

當一名騎兵軍官告訴他,這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戰馬都渡不了河的時候,他差點傻掉了,心裏頭羨慕得發狂。這種羨慕讓他心頭立刻盤算起來,腦子裏開始飛快的動起了小心思。當他再次出現在李誠中麵前時,不由自主的將身段又矮了一頭,對李大帥的態度越發恭敬起來。

“李帥,早聽說河北多馬,卻沒成想竟然如此之多,真真叫末將豔羨啊。”李嗣業歎道。

李誠中嗬嗬一笑,走出帥帳,邊和李嗣業說話,邊查看各軍的準備情況。

李嗣業連忙彎下腰,雙手虛攙著李誠中的手臂。他是堂堂一鎮節度副使,能夠擺出如此低的姿態,這記馬匹拍得李誠中相當爽。晚唐之際,天下節度何其多哉,更別提節度副使了。而節度和節度又是不一樣的,大的節度執掌一方,權重傾國,相比之下,小節度的日子就相當不好過。

如今的天下藩鎮以七大節度為首,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西川節度使王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淮南節度使楊行密、鎮海節度使錢鎦,還有一個自然就是盧龍節度使李誠中。這七大節度也是天下公認的強藩,每一個拿出來都有爭霸的實力。實際上他們的職權已經遠遠超過了節度使這一職務所包含的意義,朝廷對此早就一一封王了。

第二等節度使勢力要小很多,遠遠沒法與七大節度相比,比如山南和江南的那幾個節度使——武昌軍節度使杜洪、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武貞軍節度使雷彥威,還有平盧軍節度使王師範等,兵少地寡,僅以自保而已。當然,王師範在第二等節度使裏算最硬紮的那一類,甚至敢直捋宣武軍虎須。

第三等節度使便是屈居大節度之下的那些心腹重將,比如宣武軍勢力範圍內就有十多個節度使,幾乎每個朱全忠手下的大將都能掛上一個節度使名號,有的甚至兩個,朱友寧就身兼建武軍節度使和寧遠軍節度使,算得上宣武這座大山裏的小山頭。類似的情況在河東軍中也非常普遍。

還有一類節度使就更不值錢了,要麼沒兵,要麼沒權,偏於一城一地,之所以能夠自存下去,隻不過是因為強鎮沒有精力關顧而已。還有的連偏居一隅都做不到,空有朝廷的委任卻無法赴職,每天去向天子請安問個好,然後領一份微薄的薪俸以便養家糊口。

李嗣業屬於第二等藩鎮中的副使,照理說算得上有頭有臉的角色,現在對李誠中這麼卑躬屈漆的小意奉承,李誠中當然暗爽不已,當即灑然一笑,道:“李將軍且隨本帥走走,看上哪匹馬便知會一聲,牽走便是。”

李嗣業興奮的嘴都裂開了一朵花,彎得身子更低了:“大帥如此抬愛,真真愧煞李某!這卻如何使得,這……這叫盧龍眾家兄弟們見了,不免笑話李某不知禮數。”

李誠中拍了拍他刻意彎下來的肩膀,道:“哪裏話,盧龍平盧原本就是一家,百年前都在營州,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李將軍不要見外嘛!對了,你部下缺不缺馬,本帥再送你十匹!”

李嗣業眼眶都紅了,哽咽道:“大帥,末將,末將無以為報,隻有效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