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東(十二)(2 / 2)

朱友寧興奮道:“這法子某也聽說過,似乎劉仁恭攻打魏州的時候很見效果,你剛才說葛節度用來打兗州也不錯,是麼?唔,看來定然不差了。”說著說著,又猶豫道:“隻是聽說這法子太過耗時,也不知棣州劉重霸那邊能否堅守得住?而且某這建武軍中也無人會壘這土城,需要到葛節度那裏請人來幫忙才好。”

劉扞道:“那咱們就征集人力,把博昌附近的百姓全部抓過來,緇青人隨王師範小兒反叛,也須得讓他們吃些苦頭才是,否則將來不長記性!”

朱友寧點頭道:“如此也好。那某就向葛節度要人,至於民夫……”

劉扞抱拳道:“節度放寬心就是,這事某來辦!”

大河下遊之兗州、青州、博昌、棣州戰事打得不可開交之際,緇青南部的密州、海州、泗州卻沉寂得相當詭異。

江淮大將王茂章正在海州城內憂思重重。自從兩個月前受命淮北都指揮使後,王茂章就在楚州聚兵,征楚州、揚州、泗州兵,揀選精銳,共得七千人。大軍於四月初啟程,沿泗水而上,經宿豫、至下邳。卻不防王師範從沂州退兵,沂州重新回到宣武軍的控製之下,王茂章北援的道路被阻擋,隻得棄舟東進,至海州擇機。

這一等,就等到了五月中。

海州東臨大海,正北為密州、西北為沂州、西側為泗州,要想援助王師範,就必須從沂州或者密州這兩條路北上,可沂州有數萬宣武重兵把守,王茂章再自負勇略,也不敢輕纓其鋒。正北的密州同樣不好走,宣武軍駐密州的刺史劉康義手上沒多少兵,滿打滿算超不過兩千,可王茂章沒有信心一鼓而下——密州城高池深,兵力雖然少,可是沒個三五天拿不下來。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西側的泗州,王茂章早就聽說宣武大將楊師厚、李暉率兵兩萬進了泗州,卻始終找不到楊師厚主力在哪裏。淮北探騎打聽的消息是徐州的彭城發現了打著曹州兵旗號的宣武軍,沂州的承縣也發現了打著宣武兵馬,旗號為陝州軍。可這兩處的兵馬實際上並不多,各自不過千多人而已。

王茂章舍棄下邳東進海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整個泗州都讓出來,引誘楊師厚、李暉南下。要知道,從泗州再向東南三百裏,就是吳王楊行密的北方治所江都!

王茂章當然不敢拿吳王的安危開玩笑,如果楊師厚真的抵擋不住這個誘惑,大軍南下泗州,那麼他會發現,這條路並不好走!首先要攀越都梁山,然後要度過寬廣的碧瓦湖,其間還橫雜著眾多的溪流和蘆葦蕩,這樣的路途對於世居北邊的曹州兵和陝州兵來說,無異於災難。

還有一條路可以從西邊南下至滁州,再東進六合,兵臨江都。這條路同樣不好走,滁州和六合都是淮南軍軍事重鎮,以兩萬偏師南下,楊師厚不死也得脫層皮。

隻要楊師厚選擇從泗州南下攻擊淮南,王茂章就會立刻西進泗州,斷了楊師厚的歸路!

可惜王茂章等到五月中的時候,也沒看到楊師厚一兵一卒南下泗州,這下子就讓王茂章犯難了。緇青烽煙正烈,吳王已經催促了多次,再這麼等下去,恐遲了救援緇青的良機!

王茂章深知這一仗的重大意義。宣武勢力越來越強,直接威脅到與河南有大片土地相接的淮南,別看這兩年淮南兵一直在和江南兵激戰——尤其是江南東道越王錢鎦的靜海軍,但最精銳的主力卻始終擺在淮北,時刻防範著宣武。正因為有著防備宣武的巨大壓力,江淮諸軍第一的淮南兵才始終沒辦法徹底征服江南兩道諸節度。

淮南的打算很簡單,就是趁緇青亂起之際拉攏和幫助王師範,最好能夠打通與王師範的陸路聯係,通過和緇青的結盟,削減淮北的軍事壓力,好抽出兵力南征。統一江淮,這可是淮南節度府上上下下的共同夢想!

王茂章很想北進,可一日不知宣武大將楊師厚、李暉的主力在哪裏,他就一日不敢輕舉妄動。萬一到時候兵進密州之時被楊師厚、李暉抄了後路,他可是哭都來不及!自己揀選出來的這七千兵可是整個淮北的精華,若是丟在北征的路上,不用吳王下令,王茂章自己就得抹了脖子!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王茂章終於等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