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酉都的弟兄,凡是跟隨李誠中出關的,一個都沒落下,全部晉升為五品上的各級將軍,實職出任包括總署四司、各軍都指揮使、都教化使以上官職。
接下來就要算到白狼山時期的平州軍前營了,三、四年的各種戰事下來,當年的前營如今還活著的不到百人,這些人也大多走上了高位,出類拔萃者同樣登上了軍一級職銜,或是在四司執掌重權,比如虞侯司作戰處都虞候馮思友、教化司宣教處都虞候邱明;又或是在軍中擔任主官掌握兵權,比如魏州軍都指揮使劉金厚、懷約聯軍都指揮使解裏、滄州軍都虞候使馮術,以及一大批各軍左右廂指揮使;還有一些不適合領兵的,也給了優厚的待遇,或是軍中骨幹,或是軍校教官,比如三級士官羅源安。
如今的大擴軍中,第三代軍官也已經登上了盧龍軍的舞台,他們是李誠中占據柳城之後征募的士兵,也就是營州軍左廂的前身。這些人如今是各軍中高級軍官的主力,出任各營指揮,表現出眾的甚至已經升到了廂一級主官的職位,其典型代表就是魏州軍左廂指揮使熊虎。
熊虎是李誠中入主柳城後征募的第一批士兵,接受新兵訓練後進入小淩河流域剿匪,因功晉夥長。之後被抽調進入和龍山大營,在張興重的指揮下參加了鹿鳴窪戰役,再次立功轉為檢校隊正。之後熊虎參加了白狼山軍校培訓,說起來與李承晚、王思禮、趙原平、崔和還是同學,學成後職銜前抹掉了“檢校”二字,沒多久就參加了東征渤海之戰,回來後接著打到了白狼山,又隨大軍包圍了西遼澤。
契丹人臣服後,熊虎已經成為一名都頭,是教化司考功處內定的培養人才,是當時營州軍內兩隻手就能數得上來的“猛將”之一,深受鍾韶、劉金厚兩名主官的賞識。
營州軍入關後,李誠中執掌幽州,熊虎立刻被調往白狼山參加新一期高級軍官培訓,之後在新成立的滄州軍中擔任營指揮之職。要知道,滄州軍基本上保留了原營州軍左廂的大批主力,是全軍一等一的王牌,能夠在滄州軍中帶領一營戰兵,那是絕對的精銳!
大王莊——將軍廟戰役之中,熊虎營擋住了魏博牙兵的拚死進攻,力保大王莊不失,熊虎再次被鍾韶和劉金厚列在戰功簿的前列。今年魏州軍新立,劉金厚由滄州軍都教化使轉任魏州軍都指揮使,頭一個點名要的就是熊虎,若非滄州軍中李承晚、王思禮都在,鍾韶還真舍不得把熊虎讓出去。
就這樣,熊虎火速升官,成了魏州軍左廂指揮使,可謂劉金厚手下第一悍將。
熊虎通過劉金厚的關係,調用了一批原來自己營頭下的軍官,連同教化司分配的其他軍官為骨架,補充了大量新兵,終於算是搭建起了左廂的模樣。
被熊虎調來的就包括他手下的都頭趙五,還有那個小夥長李彥直。
趙五是前年秋天在饒樂山決戰中成長起來的,那一戰,營州軍左廂損折過半,趙五由新兵蛋子成為了一夥之長,傷好後趕上了西遼澤戰役的尾巴,在攻打東山一戰中再次立功,榮升隊正。李誠中入關後,趙五參加了新一期初級培訓班,擔任滄州軍熊虎營的都頭,緊接著又參加了新四期高級培訓班,轉任魏州軍左廂步卒三營營指揮。升遷之速,比起頂頭上司熊虎也不遑多讓了。
今日值守的正是趙五,他的營頭正好輪值東門。
因為輪值東門是按營頭來單獨承擔的,所以行的不是戰時編製,而是合成編製,也就是說,趙五的三營包括兩個槍兵都、一個刀盾都、一個弓箭都和一個騎兵都,各兵種俱全。
趙五在厭次東門吊橋外二百步放了一個槍兵都和一個弓箭都,在東門外南側的小樹林裏藏了一個騎兵都,其他兩個都捏在手上作為預備。
北門那個方向投石機和箭樓打得正歡,“咚咚”的城牆震動聲不時傳來,其間還夾雜著懷約聯軍的一陣陣歡呼聲。這些聲音傳到東門,讓趙五長時間向北門方向遙望,情不自禁抓耳撓腮,心裏頭急得恨不能立刻趕過去一看究竟。
就在這時,有營參軍使勁拽動趙五的衣襟,趙五回過頭來一看,不知什麼時候,東門上的守軍增添了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