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在禮一直認為,自己所部兩千人並不是什麼“保安”,他也沒有如同李小喜一般,建立什麼“分公司”,相反,這支軍隊一直被他抓在手裏,如同他當年所率領的榆關守軍一般進行重整和訓練。
這支兩千人的軍隊由趙在禮擔任指揮,張龍為虞侯,毛璋為牙兵押衙。旗下各都各隊主官則由周知裕當年麾下平州軍尚存的軍官接掌,而各級夥長,則是他在挑選士兵的時候,專門從大安山事變後被迫依附劉守光的平州老兵中選調。這樣一支軍隊無疑具有很深的平州係烙印,被趙在禮等平州係老人認為是不折不扣的平州軍。雖然盧龍軍內部沒有這支軍隊的編製,但他們卻時刻以平州軍的身份要求自己。
雖然和李小喜所部並稱為兩大保安公司,但這支軍隊的行事風格卻與李小喜所部完全不同。他們對於營生等事務隻投以極小的關注,以應付差事一般的態度承擔部分業務,反而是投入到訓練中的精力要遠遠超出李小喜所部,賺取的收入隻夠勉強糊口。
為此,周知裕還專門做了許多努力,比如以都督府的名義多次派遣趙在禮所部到草原上“巡查”——這幾次到草原上巡查的任務實際上也被趙在禮拿來練兵了,以雇傭費的名義向該部支付軍資,以維持該部的正常運營。同時,周知裕還丟下麵皮,向營州社會發展福利基金和幽州文化藝術基金募捐,所募集的軍費用來給這支軍隊換裝,為他們配備戰馬。
所幸周知裕的麵皮很值錢,不僅李怠墨那裏募集到了兩萬貫,還從幽州豪門那裏搞到了許多免費提供的軍甲。李小喜當時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很是豔羨,可惜他沒有周知裕這樣的靠山,隻能望而興歎,然後在幽燕保安總公司內部的經理大會上發兩句牢騷,說遼東公司“不務正業”。
因為周知裕的全力幫襯,趙在禮所部已經全數換裝為騎兵,所以軍行迅速,二十三日入關,二十五日便進入幽州,二十七日抵達莫州,二十八日夜晚便來到了深州。和韓延徽簡短接觸後,大概了解了魏州的形勢,趙在禮馬不停蹄揮軍南下,於天複二年的最後一天夜晚,趕到了魏州城十五裏外的一片樹林中。
這是會和的指定地點,不僅有李小喜所部,還有從內黃召回來的宣武軍河北招討行轅所部五百士兵。但趙在禮不想和宣武軍打交道,宣武軍在連番河北大戰中給盧龍軍帶來的傷害太深,他對和宣武軍合作有著天然的抵觸。
李小喜已經在這裏等候趙在禮一天了,此刻見到趙在禮身後一水兒的騎兵,忍不住又是一陣嫉妒和羨慕。但他了解趙在禮的背景,知道趙在禮和周知裕的關係,更清楚趙在禮和李誠中的交情,因此便隻能暗自歎息。
兩人見麵,便相互透了透底,李小喜抽調了三千人進行這次行動,趙在禮所部則為兩千人。李小喜人多,但大部分都是步卒,趙在禮人少,但全部都是騎兵,相互間各有優劣。
魏博將門大多數居住在城內,但田莊和別鄴則都在城外。李小喜早就摸清了情況,知道這些將門聚集的錢財大部分都在城裏,故此小心翼翼的提出,由趙在禮負責掃蕩城外田莊,自己率部進城。他也做好了心裏準備,一旦趙在禮討價還價,那麼就把城裏的幾條街坊劃過去,但絕不能超過五條,這就是李小喜的底線。
可惜李小喜高估了趙在禮對錢財的看重,趙在禮更想要的是軍功。就算是入城,他要的也是皇甫峻等魏博主要軍將的首級,隻可惜現在這種情形下,皇甫峻等魏博軍將的人頭並沒有多大價值。所以趙在禮很爽快的答允了李小喜的方案,讓李小喜很是意外,也相當驚喜。一時間,李小喜對趙在禮的觀感大好。
三更時分,趙在禮帶著分配到自己頭上的幾個向導離開了樹林。這些向導來自魏博節度使在城外的田莊,是羅氏的家仆,他們對各處魏博軍將的田莊非常熟悉,由他們帶領大軍進剿,效率高得驚人。
趙在禮將所部騎兵分為三隊,自領一隊,張龍和毛璋各領一隊,向三個方向同時掃蕩。臨分兵前,趙在禮叮囑他們,務必抓緊時間,以剿滅抵抗為主,切莫分心於錢財等物,隻需留下少許士兵看護便可。趙在禮的要求是,一天之內完成魏州城外的掃蕩任務,於明日午時集結,真正的目標是南部的魏縣和昌樂,隻要占領這兩座城池,便是大功一件,也隻有奪城之功,才能稍洗老平州軍的恥辱,才能替周都督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