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混成編製,即每營包含四個步卒都和一個騎兵都,含槍兵、刀盾兵、弓箭兵和騎兵等混成兵種,可獨立展開駐軍、行軍和小規模戰鬥。與混成編製相區別的另一種編製是戰時編製,即將各營重新拆分,把相同兵種的都隊配置到一起,形成強兵營、刀盾營、弓箭營和騎兵營,以滿足大規模軍隊會戰需要。在盧龍軍內,每一名營級軍官都必須熟練的掌握兩種編製下的作戰能力,所以各營軍官也是盧龍軍最重要的骨幹力量。
“軍隊合成演練進行得如何了?”李誠中問。
有關軍隊的日常訓練、演習等,是副都指揮使的職責。按照盧龍軍軍製,都指揮使和都教化使為軍級主官,非五品以上將軍不可擔任,軍中設副都指揮使一職,除了輔佐軍級主官外,還有配備高階後備將軍的目的。
營州都督府時期,李誠中手下隻有一個正規軍級編製,營州軍副都指揮使也是將軍銜,但入住幽州後,擴充五軍,朝廷雖然名器濫授,也不可能給李誠中那麼多將軍官銜,所以五軍副都指揮使降為正六品昭武校尉,與各廂主官同秩,但地位高於廂級主官。
當然,以上是盧龍軍正常情況下的編製構成,但也有例外,比如滄州軍副都指揮使李承約,他參加了白狼山軍校新一期高級指揮官培訓,於六月份正式加入滄州軍,成為滄州軍副都指揮使。他是朝廷經製任命的遊擊將軍,與鍾韶同秩而高於劉金厚,但作為新人,他需要一個過渡期來融入新的盧龍體係,所以此刻以將軍銜掛職副都指揮使。
和李承約情況相同的還有王思同,王思同和李承約一樣,參加了白狼山軍校新一期高級指揮培訓,如今被分配到莫州軍中任副都指揮使。在白狼山軍校新二期高級指揮培訓班中,還有高行珪、高行周、趙霸等盧龍舊將,等到十月份畢業後,他們就將充入營州軍、幽州軍和懷約聯軍,擔任副都指揮使一職,待將來有機會,再視情況出任軍級主官。
將盧龍舊將納入新軍體係,是盧龍軍製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些舊將們都具備豐富的領軍作戰經驗,李誠中不可能將其棄置不用,那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而任用這些舊將,也是李誠中對幽州豪門的承諾,為了保證盧龍內部的團結和忠誠,他必須完成這些承諾。
聽李誠中問及,鍾韶向李承約示意,將竹棒交給李承約。李承約來到沙盤前,手指南皮和饒安之間,道:“滄州軍七月成軍,編製滿額,主要以原營州軍左廂和部分懷約聯軍老兵為主,補充了原義兒軍中的正兵悍卒,戰力較高。七月間,我軍分別在南皮和饒安之間的陳村展開各營合成輪訓,以混成編製訓練為主……”
竹棒在沙盤上移動,點到了滄州城東的一個地方,李承約繼續道:“八月,在滄州城東之靜安,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戰時演練,先左廂、後右廂,九月中旬,兩廂並老營合成演練十日……”
又將竹棒轉到西北:“九月下旬,全軍急行軍至長蘆,與懷約聯軍展開合作演練,十月中旬,解裏將軍派遣三個騎兵營和兩個步卒營,與我軍進行了實兵對抗。作訓司周總長親臨長蘆,組織作訓司各官研判,最後判定我軍勝出!”
滄州軍是盧龍軍中甲種軍團,擔負著對抗魏博和宣武聯軍的重任,能夠迅速形成戰鬥力,除了大量抽調原營州軍老兵為骨幹外,和補充的新兵多是原義兒軍中精銳健卒有關。李誠中溫言表揚了指揮部高級軍官之後,開始詳細了解當麵對手的情況。
軍議最後,李誠中目視隨行的虞侯司軍令處都虞候楊可世,楊可世起身,從懷中取出一份,朗聲道:“軍事參謀總署天複二年申字三號令!”
眾將“嘩啦”一聲,紛紛起立,目不斜視。
“令傳滄州軍鍾韶、李金厚以下各部,自十一月十五日至三十日間,擇機展開作戰,作戰目標,魏博軍駐德州安陵之程公信部、駐德州將陵之李公牷部,予以削弱性打擊!作戰代號——秋狩。滄州軍須於十一月十日前將作戰計劃報至虞侯司。此令!虞侯司軍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