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軍閥(二)(2 / 2)

人口和丁口是兩個概念,所謂丁口,即男丁和女口,專指向成年男女——也就是繳納稅賦、服役的人,按照盧龍節度府的規定,丁口即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男女。按照慣例,普查工作也就普查這類人而已。

李誠中之前是不懂這個區別的,去年營州丁口普查的時候,統計上來的數字是四十七萬,而這一次人口普查時,這個數字便成了五十八萬——其中十一萬是十五歲以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當然,六十歲以上的很少,加起來不到一萬,在這個時代,想活到六十以上真心不容易。

李誠中對忽然增加的人口大感興趣,他想看看自己到底管多少人。

幽州本為盧龍第一大州,但如今已經被遷徙了大量人口的營州超過,包括經濟也早就被撇了下去。盡管如此,幽州的人口也達到了四十萬,其中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為三十二萬。

接下來是排名第三的平州,總人口二十八萬出頭,平州雖小,但緊鄰營州,這兩年逃難到此躲避戰禍的百姓非常多,尤其是滄州人,幾乎一半都向北逃到了平州。

薊州十九萬餘、媯州十七萬餘、檀州十三萬餘、滄州近十一萬、莫州近九萬、瀛洲七萬餘、深州六萬餘。

以上共計二百一十萬人,其中,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為一百六十七萬,十五歲以下四十萬人,六十歲以上三萬人。

“二百一十萬人,還真是不少啊……唔,其實還是少……”李誠中一開始覺得挺多,比三、四年前開創白狼山時代的兩千人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隨後他又想到後世京城兩千多萬人口這個概念,頓覺又太少了一些。

馮道點了點頭:“確實少了許多。”他心裏的概念和李誠中又不一樣,雖然也覺得少,但他比較的是卷宗裏宣宗時代的丁口數,因之道:“咱們好好休養,爭取二十年內恢複到當年的三百萬丁口水平。”

“可道,你說咱們大唐如今有多少人?”李誠中開始遙想這個曆史問題。

馮道沉吟片刻,猶豫道:“盧龍為天下重鎮,若是算人的話,為二百一十萬,按照宣宗大中年間河北道的比例,約占六成,如此,則今日河北道或有三百五十萬人;大中年間,河北道丁口據天下十有其一,則如今大唐當為三千五百萬人……”說著,馮道又搖了搖頭:“這都是五十年前的比例了,現在誰又說得準呢?戰亂太甚,無可估量啊……”

李誠中的思緒又飛到了後世,隱約記得後世上高中的時候,曆史老師曾經在講到五代史的時候,隨口說過,大宋建立之初,人口不到一千萬,不禁黯然神傷。當然,這個數字隻是宋朝統治境內的人口數,不包括大遼占據幽燕之地的人口數,或許當時幽燕能有五百萬人。也就是說,如果馮道的推測不太離譜的話,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國會因持續的戰亂減少兩千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是“減少”,而非“死亡”!

李誠中心事略為沉重了片刻,隨即他將這些負麵情緒拋諸腦後,又開始了計算。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有一百六十七萬,那麼能夠征募來當兵的能有多少呢?三十取一的話,就是五萬五千六百人,但實際上行麼?

李誠中決定讓節度府重新統計上報,隻算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的丁口數,他實在不敢想象,五十多歲的老人持槍上陣會是什麼樣子。

節度府再次忙碌起來,三天之後,新的數字報到了李誠中手上,盧龍轄內各州十五歲至五十歲的丁口數為一百五十六萬,隻比原先少十一萬。

看到這個數字,李誠中不禁再次感歎,能夠活過五十歲也不容易啊!

現在的數字就比較容易推算了,按照平時三十比一來征募的話,盧龍軍能夠組建五萬兩千人的常備軍;按照戰時二十比一來征募,軍隊數量為七萬八千人;如果在緊急狀態下以十取一的比例征募,盧龍軍能夠達到十五萬五千人!

極端情況下,這個數字還能翻一倍!李誠中記得那位高中曆史老師曾經談過戰國時代秦軍的組建規模——六十萬人,那是一個幾乎相當於五比一的驚人比例,這個數字也同時表明,秦國的舉國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是整個中國曆史上最強的,甚至趕超後來的新中國!

有了這個數字,李誠中開始搭建新的盧龍軍政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