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2 / 2)

張茂安拚命點頭,深吸了口氣,繼續舉箸。

等吃完了,李誠中又命人上好茶水,才問:“文毅怎麼來的,說說,你不是在河東麼?張監軍如何了?”

張茂安經過這麼一年後,已經沉穩了不少,不再是過往那個意氣風發,夢想著戰場立功的熱血青年,李誠中雖然待他一如既往的親厚,但他卻自知自己的身份,仍是以“都督”敬稱:“都督,咱家跟隨大人前往河東,真是見識了不少,以往隻知戰場之上可建功勳,卻不知其中幾多白骨……”

就這麼一句話,足以說明張茂安轉變了不少,李誠中點頭:“有了這番見識便好,將來對你也有莫大的好處。這次回來所為何事?”

張茂安道:“說起來慚愧,咱家這次回來,是投奔都督的。”

李誠中道:“談何投奔?來了就好,有我老李一口飯吃,就不能讓文毅餓著肚子。難道河東情勢已經到了這麼危機的地步了?”

張茂安長歎一聲,道:“形勢不妙。前個月,宣武軍六路大軍齊發,自東、南兩個方向圍攻河東,沁州刺史蔡訓降,都將蓋漳亦降,隨後李存璋丟了澤州,昭義節度使孟遷於潞州降敵,屯將李審建、王周率軍一萬投降、遼州刺史張鄂投降,隨即承天軍陷於宣武之手。河東軍紛紛潰敗,宣武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晉陽。當時宣武軍於城下挑戰,河東軍無人敢出城應戰,隨後宣武軍攻城,曾經數次登上城頭,若非黑鴉軍死力,恐怕晉陽早就破了。”

宣武軍勢大,李誠中是知道的,但沒想到如今竟然到了這麼強悍的地步,連赫赫有名的晉王都被圍在城中,他聽得有些無語,隨即追問:“後來呢?”

張茂安道:“晉王曾經一度想棄了晉陽,北回雲州,那幾天連咱家和大人都開始打點行裝,準備撤離了。後來亞子將軍拚死進諫,言道東平王倚仗武力,四處吞並藩鎮,是想要篡奪大唐天下,別看如今勢大,卻不得人心,時日久了,必然暴露出其野心,到時候天下諸藩群起而攻之,必然滅亡。亞子將軍勸誡晉王定要堅持住,隻要能夠度過這一難關,必然會有轉機。”

李誠中讚道:“不錯!確實是這麼個道理。這個亞子將軍是誰?”

張茂安道:“晉王世子,大名存勖,亞子是其小名,據說是今上給他取的小名,如今河東軍中都這麼稱呼他,此人雖然隻有十六歲,卻勇猛異常、膽識過人,很得軍心。”

李誠中暗地裏一琢磨:“存勖?李存勖?”隨即恍然,暗道怪不得。大名鼎鼎的李存勖是河東軍自李存孝之後的又一猛將,大名鼎鼎的河東軍出過許多猛將,以李克用、李存孝和李存勖最為知名,李存孝死後,李存勖逐漸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華,其後接過李克用衣缽,襲晉王爵。在朱全忠篡位建梁之後,繼續打著大唐的旗號,與朱全忠爭戰,最後恢複大唐國號,自立為帝,滅了朱氏大梁,統一北方。李誠中認識的曆史人物不多,但李存勖這樣的猛人恰恰是其中一個。

張茂安又道:“去年咱家隨大人赴河東求援,晉王本來不允,也是亞子將軍相勸,河東才出兵的,否則咱們盧龍恐怕已經淪於宣武之手了。”

李誠中點點頭,暗道若是沒有這點眼光,李存勖怎麼可能滅得了大梁,成為後唐開國之主?

“晉王聽了亞子將軍的勸,死守晉陽不退,後來連逢大雨,李嗣昭和李嗣源兩位將軍趁雨夜偷襲宣武大營,李存進將軍又勝了一陣,宣武軍才退了。”

李誠中鬆了口氣:“宣武退了?這麼說,河東挺過去了?”

張茂安道:“暫時度過艱難了,但宣武軍隻退到河中,他們在河中繼續整兵,準備重新攻打晉陽,聽說東平王趕到了河中,這次要親自督陣,所以情形仍然不妙。晉王派使者向咱們大帥求援,希望大帥能夠出兵,從側翼威脅義武、魏博和成德。”

李誠中搖了搖頭,以他對目下盧龍軍的了解,讓劉仁恭出兵是不可能的,此刻盧龍軍已經沒有再戰之力,大軍屯於範陽,能夠穩守就不錯了,哪裏還有餘力主動攻擊?聽說大帥正在範陽以東的大安山籌建第二道防線,整個盧龍的人力物力都聚集在那裏,怎麼可能支援河東?

見李誠中搖頭,張茂安歎道:“大人也料到咱們盧龍恐怕出不了兵,所以讓咱家跟隨晉王使者趁機回來,晉王使者去了範陽,咱家便來尋都督。也不知大人在晉陽如何,若是咱們盧龍真個不出兵,晉王必將遷怒大人……”他一邊說著,一邊眼眶又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