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京變(十二)(2 / 2)

這句話一出口,朱承明臉有得色,望著大封裔,微笑不語。大封裔卻是心中一驚。渤海國共有三等爵位,開國公、開國子和開國男,但除了早年隨開國之主大祚榮的那些老臣得以封爵之外,已經百年沒有將爵位封賞給任何人,沒想到王上居然封給了朱承明,而且一封就是最高的開國公,難道王上就不想想,這樣一來,眼前之人已經位極人臣,將來已是賞無再賞,封無可封了麼?

開國公,開國公……大封裔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宮中那個素來沉迷於奢侈享受的王兄,莫非……他又看向了神情自若的裴頲,卻見裴頲冷不丁衝他悄悄眨了眨眼睛!

大封裔伸了個懶腰,起身道:“大相稍作,某去更衣。”

朱承明見大封裔似乎態度有所緩和,心中一喜,道:“大鴻臚且去,朱某在此靜候。”

廳上靜默如斯,朱承明和裴頲對視一眼,兩人都不說話,各自轉著念頭。侍女上前將兩人的殘茶撤去,重新換上新茶,朱承明沒做理會,裴頲接起茶盞,立時便感覺有異。他不動聲色的將茶盞底部沾著的紙卷摸入袖中,輕輕抿了一口,將茶盞重新放於幾上。

過不多時,大封裔回來,坐到主位之上,這次任憑朱承明怎麼問,卻不再開口了,隻是閉目沉思。

朱承明一肚子怒氣,終於忍不住起身拂袖而去,裴頲跟在他身後也出了大封裔的府邸。

朱承明回頭看了看府門,冷哼道:“不識時務!”

裴頲在一旁安慰了幾句,他是享譽一時的大詩人,不僅才名素著,且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很懂人心。幾句話下來便將朱承明的火氣消平,朱承明笑道:“今番裴少監也算是鼎力相助了,朱某承情,將來事成,必以左相之位相酬!”

裴頲忙笑嗬嗬的謝了,又恭維了朱承明兩句。朱承明忽然想起一事,道:“西京來信,說是有唐使受命前來,詢問應當怎生相待。說起來也是有趣,這個唐使名喚高明博,便是右領軍衛大將軍高堯義的一個庶子,也不知怎麼就得了唐國的官身,成了使者。裴少監以為此事該如何做?”

裴頲問:“這個唐使來西京何事?”

朱承明道:“據高堯仁所言,乃是奉命督辦通商,也沒什麼事。但棘手之處在於,高堯義已被圈禁在家,此人又是高堯義之子,想必定會知曉咱們所謀之事。”

裴頲想了想,道:“知曉便知曉,王上稱帝一事將來也不會瞞人的,就算唐廷知曉了,以如今的天下大勢,他們也無可奈何。不若由裴某走一遭,以本國之名,見一見他也好,裴某也想打聽一些中原的虛實。”

朱承明撫掌道:“正合某意!”

兩人並轡騎馬,一路走一路說笑,好不自得。對於這個投向自己的裴少監,大相朱承明是極為看重的,此人中過大唐朝廷的科舉,是大唐在冊的進士。回到渤海後得到重用,不僅在渤海國是威望極高的文壇領袖,在大唐中原地區也是了不得的大詩人,結識的都是一時俊彥。同時,因其經常出使日本和新羅,在這兩國都有十分交好的權貴摯友,常有詩文唱和。這樣一個重臣,代表著文臣的風向,說白了,就是要借助他宇內的聲望,有他幫助自己,大事可期!

行至玄天門外,兩人一眼就看到了要求麵聖的太傅烏胤度,烏胤度還在不停高呼,吵得朱承明連連皺眉。此刻烏胤度也看到了騎在馬上的朱承明和裴頲,於是立即起身,當眾斥罵:“亂臣賊子,擅改國本,人人當可誅之!”

朱承明壓著火氣吩咐道:“來人,太傅老了,心思有些糊塗,快送太傅回府!”身後神策軍一擁而上,將太傅烏胤度架走。遠處觀望的一眾官員都嚇得作鳥獸散,唯恐避之不及。

有了這麼一出變故,朱承明也沒心思和裴頲談笑,簡單交代了幾句,便打馬自回府邸。

裴頲得了朱承明派他前往西京的命令,便回自家府邸收拾行裝,等到了夜間時分,悄悄在燭光下打開大封裔府上所得的紙卷,隻見上麵寫了一行字:“王上受困,不出禁中。今著裴頲籌謀,或求於大唐,或收整邊關軍伍,以清君側,速宜。”紙卷上加蓋了王弟大封裔的私印。

鮮紅的油墨,刺痛了裴頲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