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第一批新兵訓練完畢正式入營後,營州都督府召開了李誠中回柳城之後的第一次全軍隊正以上軍官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李誠中正式拋出了醞釀已久的營州軍改製方案。其實這套方案已經征得了多數高層的同意,有關的各營各司也已經開始籌備,但仍然需要這麼一個正式的場合來進行宣布,予以最終確認。
“下麵我宣布……”李誠中十分裝逼的頓了頓,這種小伎倆也是他在穿越前部隊上學來的。隨著這一停頓,數十名軍官立刻起身,昂首挺胸,目不斜視,果然是威嚴無比。這些軍官都是跟隨李誠中從小兵殺出來的,能那麼快走到今天這一步,誰都沒想到。其中大部分都不清楚自己的具體職務任命,但既然被召集到這裏,就明白是要升遷了,此刻心裏都激動不已。
“成立營州軍,原‘平州軍’前營番號取消。營州軍設總部和五營,總部為:虞候司、教化司、作訓司。
虞候司下設作戰處、軍令處、後勤處、行人處。作戰處負責作戰規劃、作戰動員、作戰布署、作戰指揮;軍令處負責軍法製定、軍令執行、軍隊建設、軍隊組織;後勤處負責後勤輜重、兵器裝備、軍餉發放;行人處負責諜探軍情、搜集情報。
教化司下設宣教處、軍法處、考功處。宣教處負責軍中宣傳、士兵教化;軍法處負責軍法監督、軍法執行;考功處負責評定功績、記錄履曆。
作訓司下設征募處、訓練處、白狼山軍校,負責新兵征募、訓練以及軍官的培訓。
五營為:步兵一營、步兵二營、步兵三營、騎兵營及中軍營。
步兵三營及騎兵營編製各五都,每都兩隊,每營五百人。
中軍營設四都,護軍都四隊,二百人;後勤都四隊,二百人;斥候都兩隊,一百人;警備都兩隊,一百人。共計六百人。”
宣讀完畢,李誠中歇息片刻。按照新的營州軍編製方案,全軍戰兵兩千四百人,後勤兵兩百人,當然,這兩百人也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製定這套方案的時候,李誠中結合了前幾次戰役中摸索出來的經驗,根據交戰時的陣型進行裝備。他的裝備預期是全軍騎馬,步卒配單馬,騎兵和斥候配雙馬,可以做到快速高效的機動。在具體兵種上,他摒棄了過去每都裏都設置槍兵、刀盾兵和弓箭兵的作法,擬定步兵一營側重長槍,二營側重刀盾,三營側重弓箭,在大規模野戰時便於集中排列。按照後世的說法,這種大兵種編成的部隊,屬於野戰軍序列。
讓大夥兒消化了片刻,李誠中清了清嗓子,開始宣布人事任命,說到底,這才是軍官們最關心的地方,也是對自己的支持者們施恩籠絡、嘉獎提拔的手段。
“下麵,我宣布……”李誠中這廝繼續裝逼,目光掃視全場,果然,大夥兒都是精神一振。
“任命:張興重為總部虞候司都虞候,秩翊麾校尉、從七品上。”
“任命:薑苗為總部教化司都教化使,秩翊麾校尉、從七品上。”
“任命:周砍刀為總部作訓司參軍使,秩翊麾校尉、從七品上。”
“任命:鍾韶為步卒一營指揮使,秩宣節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焦成橋為步卒二營指揮使,秩宣節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孟徐興為步卒三營指揮使,秩宣節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王義簿為騎兵營指揮使,秩宣節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劉金厚為中營護軍都頭,秩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任命:趙弘德為中營後勤都頭,秩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任命:解裏為中營斥候都頭,秩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任命:周小郎為中營警備都頭,秩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這些任命是李誠中深思熟慮後做出的,僅僅是各部最高指揮的職務。隨著李誠中的大擴軍,第一批新兵入伍後,全軍並不滿編,共計一千七百餘人,作訓司的職責是征募第二批新兵,訓練期為一個月,到時候將使部隊滿編。
在這項任命中,解裏帶領的“狼軍”被改編成了騎兵營,他本人也從騎兵營的實際指揮者轉變為斥候都的都頭,作為一個曾經的降卒,能夠被正式任命為軍中帶有品級的軍官,大大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
在李誠中的計劃中,除了野戰序列外,他還在籌劃預備軍的建立。今後的新軍征募和訓練將成為常態,訓練的周期將擴展到三個月。將來的新兵完成訓練後,將首先進入預備軍序列,在預備軍中表現卓越者,才能進入野戰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