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中最大的收獲,則是全體士兵勇氣和意誌上的轉變。從月前榆關之下聽到契丹人的到來就嚇得渾身發抖,到現在被契丹人突破之後仍然拚死維持戰線,這種轉變所經曆的過程之短暫,讓李誠中和所有原酉都的老弟兄們大出意料。無論如何,這種轉變是很令人高興和期待的,許多軍官談到這一點時都忍不住心花怒放。周砍刀甚至直接建議,是不是該嚐試著和契丹人在野戰中正麵交鋒了。
戰事總結之後便是軍功的評議,按照李誠中提出來的方法,在座的軍官每人有三個提名建議權,然後依照提名投票,得票前二十的士兵將被提拔一級。夥長以上軍官的軍功評議將由更高級別的軍官會議評議,也就是說,將由李誠中、薑苗、張興重和周砍刀來商議,商議的依據則是其麾下被評定為功勳集體的次數。
除了立功士兵的評議外,一共有四個夥被評為本次戰事中的功勳集體。
首先是鍾四郎夥,他們在成功拖延了契丹人的情況下,奪得了二十餘匹戰馬,雖說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胖子王全的緣故,但以十人前往迎敵,單單這份作戰意誌便足以為全軍表率了。
令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這次趙大帶領的後勤夥,或者說輜重夥的表現非常卓越,甚至可以用一舉定乾坤來形容。這個夥成立的時候,是將那些各夥中表現不佳的士兵篩選出來組建的,當時沒有一個軍官會想到,這個夥能夠在這次戰事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實說到底,這個夥也沒有真正上前廝殺,他們所作的很簡單,就是將燃燒的木柴疙瘩當做扔石塊一樣扔進了契丹人群中……李誠中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刻意強調,通過趙大一夥的表現來看,作戰真的是要動腦子的,有時候一個不起眼的小點子,足以扭轉整個戰局。
另外兩個立功的夥是豁口處正麵迎敵的槍兵夥。這兩個夥的損失也是這次戰事中損失最重的,分別傷亡了七人,兩個夥加在一起,活下來的隻剩六個,而且人人帶傷。在如此慘重的損失麵前,兩個夥仍然頂在了一線,沒有轉身逃跑,這種表現實在是值得稱道的,因此,所有軍官在討論到這兩個夥的時候,都毫無異議。
軍功評定完畢,李誠中暗自算了一筆賬,不由嚇了一跳,他發現自己身上的負債相當驚人。從大的支出上來說,眼前需要兌現的兩筆獎勵就不是他拿得出來的,一切都得想辦法。首先是陣亡士兵的家屬安置田,四十二人陣亡,每戶五十畝,加起來是兩千一百畝。然後是四個功勳集體的賞格,每人需要賞錢一萬,這就是四十萬錢,即四百貫。除此之外,還有一筆錢李誠中正在認真考慮是否支付,即戰後對參戰士兵的賞格問題。
按照這個時代的慣例,每次出動軍隊作戰,軍頭們都要例行發放各種賞錢,包括開拔費、斬首賞金、戰後安撫費等等。但是李誠中不想這麼做,他害怕自己手下的士兵養成習慣後,將來遇到戰事,就會出現無錢不出戰的習慣,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對於一支真正成熟的軍隊來說,是很致命的。
經過深思之後,李誠中選擇了無視性遺忘,幹脆對這個問題提都不提。也許是因為目前白狼山的特殊艱苦條件,他手下的這些軍官們沒有過問這個事情,又或許是因為手下這些士兵都是征募自關外的難民,對於這些軍中“慣例”壓根兒不懂,所以也沒人去想這個問題。於是李誠中“偷奸耍滑”的惡劣行為獲得了空前成功,在將來的日子裏,他的這種違反這個時代軍隊習慣的行為反而成為了他手下軍隊的慣例,為他節省下大筆軍費的同時,也讓這支軍隊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同時代軍隊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