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都喊完三聲、邁進三步之後,大夥兒都停了下來,他們把訓練的動作都做完了,剩下來,應該是都頭發出“轉身”的指令,然後大夥兒繼續踩著圓點回到關城內。可……對麵就是契丹人,現在就回關城,似乎可能性不大,該怎麼辦?大夥兒都是一陣茫然,茫然中還帶著仍舊存在的一絲恐懼。
李誠中有些後悔,早知道就在第三排橫線上再加兩排,甲都就能繼續喊兩聲“殺”,然後邁進兩步。可現在,他隻能等待,等待著對方是攻是撤的決定。
他看到那個契丹大胡子抬起了右臂,緩慢的舉到了空中,他心裏一緊,心想完了,對方隻要一個衝擊,甲都肯定瞬間被打回原形!他無奈的等待著大胡子右臂下達的攻擊手勢,然後準備接受失敗的結果。也許,自己就要作為一個不成功的穿越案例,就此埋骨在這裏了吧。
大胡子的右臂舉在空中,然後,向後擺了擺,兩排契丹騎兵便紛紛勒轉馬頭,跟隨在大胡子身後,離開了榆關城下。
李誠中看著契丹人遠去的背影,長吸了口氣,暗叫僥幸,然後轉過身來,對著眼前呆若木雞般的甲都笑了笑,大聲道:“轉身!”甲都依照排練過無數次的隊形,在李誠中的指揮下回到了關城內,直到李誠中說完“解散”,才忽然爆發出一陣衝天的歡呼聲。
關城內甲都的熱烈情緒影響到了關城上的民夫,民夫們也開始歡呼起來,整個榆關之內一片喜氣洋洋。這一戰沒有發一支箭矢,沒有傷到一個契丹人,但,契丹人竟然在大夥兒麵前轉身跑了!沒有經曆過被契丹人擄掠劫殺,一路逃亡的人是無法體會這些難民心中的激動和興奮的,他們有著太多的不可置信要呼喊,有著太多的委屈不甘要發泄,這種情緒甚至讓許多人當場痛哭了起來。
馮道從關城上下來,問李誠中:“如果當時契丹人真的衝過來,你怎麼辦?”
李誠中搖搖頭,笑道:“真要衝過來,咱們沒有一點辦法,隻能硬拚了,不過成功的希望不大,估計李某就要在此送命。”看著關城下歡呼雀躍的甲都士兵,他的信心忽然間大增:“但是,今天之後,便沒有‘如果’了,契丹人錯過了這次機會,就永遠沒有第二次這樣的機會!”
馮道領著一半民夫開始伐木建造關門,另一半民夫則輪班值守在關城之上,經曆過這次與契丹人對峙之後,這些民夫似乎忽然間也壯起了不少膽子,其中有幾個膽大的還主動要求投軍。他們不敢來找李誠中,便去尋薑苗,薑苗便問李誠中能否在這些民夫中征募軍兵。
李誠中想了想,還是拒絕了,在沒有打破體製的力量之前,就必須老老實實的接受體製的束縛。他目前還是平州軍的一員,是兵馬使周知裕信任的軍官,與其這樣擅作主張的征募兵員,不如等周知裕來了以後大大方方的提出要求,想必周知裕也不會不答允。
為了不讓這些民夫失望,他宣布,等兵馬使周知裕進駐榆關之後,他會提出請求,將願意從軍的民夫征募到自己隊伍中來,希望大夥兒耐心等候。
馮道將今日的一應經過詳細寫了下來,然後分別發往兵馬使府衙和刺史府衙。書信連夜發了出去,預計第二天夜裏便能送到兩位上官手中。信中沒有任何誇耀功績的言語,隻是平平實實就事論事,但相信兩位上官看完以後,對於李誠中的功勞應該是了然於心的,同時也會加緊增派援兵。
其實不用馮道寫信催促,第二披援兵便趕到了。援兵是左營乙都的兩個隊,隊官分別是李誠中的老相識張興重和周砍刀。按照兵馬使周知裕的吩咐,這兩個隊到達後,由左營甲都檢校都頭李誠中節製。隨同乙都到來的還有五十名民夫組成的車隊,這些民夫是由刺史府派遣而來,統歸馮道使用。這些民夫攜帶的不僅有糧秣軍械,更有斧頭、榔頭等工具,其中更有幾個平州城內善於築房的熟練工頭。按照這幾個工頭的話來說,張刺史專門派他們過來幫助修砌關門和城樓的,就連原先榆關的關城圖紙都從平州府庫中翻檢了出來,一並帶了過來。
有了這批民夫幫忙,榆關的關門修築速度倍增,不到三天,巨大的關門便已經打造完畢,城門洞裏的腳手架也搭建了起來,隻需吊上去安裝好,再塗上黑漆便可。除此之外,關牆上燒毀的城樓也已經清理完畢,按照圖紙重新定好了基點,一等關門封上,便可全力開工建造。
這些事情馮道在全權主持,李誠中沒有過多關心,他現在一心琢磨的,就是怎樣把這兩都近兩百新兵整訓出來,以應付契丹人可能到來的第二次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