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榆關風雲(六)(2 / 2)

李誠中又問:“你剛才說的那個什麼於越釋魯是誰?你說他是耶律家的?”

馮道有些詫異為什麼李誠中會盯著問這個釋魯,便道:“這一代的夷離堇是轄底,按理說他應該是掌握契丹軍權的人,但聽說這個轄底隻是個紈絝貴族,真正在幕後掌握軍權的是釋魯,他們倆都出自耶律家,還聽說就連轄底出任夷離堇一事,也是釋魯在幕後推動的,因此,釋魯就自封為‘於越’,位在可汗之下,夷離堇之上,不僅掌握軍權,也控製部落聯盟的所有民權。”

李誠中猶豫片刻,還是問道:“你說的這個釋魯,有沒有別的名字?比如‘阿保機’什麼的?”

馮道想了想,搖搖頭:“沒聽說過。”

李誠中這才鬆了口氣。

聽馮道接著又講:“這幾十年裏,朝廷已無盛世氣象,咱們盧龍軍名義上雖是大唐軍鎮之一,但實際卻遊離於朝堂之外……國家孱弱如此,自然沒有實力征服蠻夷,這些年裏,營州已經逐漸廢弛,成了契丹人遊獵的牧場……大帥南征之前,咱們軍威仍在,契丹人尚不敢輕舉妄動,可惜南征大敗,如今契丹人已經開始劫掠關外了,隻是可憐了這些關外百姓。”

李誠中默然,忽道:“聽說咱們這邊主要麵對的是品部和烏隗部,這兩個部族實力怎麼樣?”

馮道搖頭:“不太清楚,在契丹八部中,這兩部屬於小部落,丁口應該不算太多。”

既然不是麵對整個契丹八部,而且敵人還不是耶律氏,李誠中無形中就輕鬆了很多,他站立在關牆上遙望遠方,等待著出關探查敵情的王大郎、孟徐興和焦成喬三人,隻希望他們不要遇到意外才好。

王大郎三人回來了,帶回來了一個還算不錯的消息。榆關外三十裏範圍內,除了這一支契丹人外,再沒有別的軍寨了。而且眼前這支契丹人的數目也點了個清楚,一共四十六個,其中二十三個是正兵,一人雙馬,另外二十三個是輔兵,其中似乎還有漢人。

“都頭,要不要咱們主動打過去?他們人少,也鬆懈得很!”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王大郎眼中閃動著興奮的火花。

這個提議似乎很誘人,李誠中想了想,還是幹脆了當的放棄了。如果手下是南征時的那些健卒營弟兄,他倒是很想過去試一試,但眼前這些兵……還是算了吧。兵馬使周知裕的命令是查探榆關的敵情,在可能的情況下,重新占據榆關,堵住契丹人南下劫掠的通道。如今這個任務已經初步完成,接下來隻需在增援到來之前牢牢控製住關城,李誠中便算徹底完成了任務。

李誠中不是不思進取的保守分子,他也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但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量力而為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

馮道忽然插了一句:“前些天他們擄掠的百姓在不在營中?”

這個問題讓李誠中心裏一緊,立刻盯著王大郎。王大郎也一呆,道:“沒有見到,可是附近三十裏外確實沒有別的契丹人。”

很明顯,眼前的契丹人隻是一支小隊伍,在這小隊契丹人身後,還有數量不明、但規模更大的契丹人營地,被擄掠的百姓送到了那處營地之中,營地離此的距離,應當在三十裏之外。眼前這股契丹人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為了查探榆關內盧龍軍的動向和虛實。

所有人背後都起了一身冷汗。王大郎咬牙道:“都頭,要不某再去探探?這次某一定要找到那處營地!”

李誠中搖了搖頭,沒讓王大郎再探。眼前這種形勢下,知道的消息已經足夠,就算了解再多,於大事也無補,反而平白讓王大郎等人再擔風險。如今一切的一切,就是守住榆關,等待援兵到來。

薑苗提議:“要不還是讓民夫壘石堵城?”

這個提議被李誠中直接否決,民夫壘石至少需要三日,不僅來不及,而且等於平白告訴對手,我們很虛弱,我們很害怕。所以李誠中決定重建關門。

“重建關門?可是……所需時日卻要更長!”幾個夥長都不理解。

“無妨。咱們不僅重建關門,而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建,讓契丹人看個清清楚楚!”李誠中斬釘截鐵的下令:“可道兄,你手上的民夫分作兩半,一半在城頭值守,一半去伐木築門!”

馮道微笑點頭,答應著去了。

可還沒等他招呼人手,值守的民夫已經驚慌失措的呼喝起來:“契丹人!他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