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的朱鑒祠他們拆了。”
“東海王用汲的墓也毀了,知道哪個是王用汲嗎?就是《大明1566》跟海瑞惺惺相惜的王用汲,他是白水州人,他是我們的驕傲,可是我們是怎麼對他的,拆了他的墓。”
“我們拆得還少嗎?偏偏他們還把我們當傻瓜,以為拆後,弄塊石頭擺在那裏,告訴人們那是什麼,假裝是真的,我們也就會裝傻,認為是真的,豈不知,這和皇帝的新裝有什麼兩樣?”
“有什麼用?你敢上街去嚷嚷,說皇帝已經裸奔了嗎?”
這句話說後,這條評論就沒有回複了。
是呀,大家也不是傻瓜,又不是眼瞎成那樣,誰會不知道皇帝沒穿衣服呢,可是誰敢說呢。
當父母的,都教育孩子從小要說真話,不要說謊話,豈不知,自己偏偏生活在不說謊話就不能存活的世界裏。
在這個世界上,也不知道要怎麼的高度,才能真誠地活著。
那個崔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呀。
接下去隻有弱弱的一句問話,
“我們還能留給我們子孫什麼?難道以後指著空氣告訴他們,這上麵曾經有什麼曆史文化古績,都被我們拆了嗎?”
“……”
再接著下去,眾人立刻繞開那個說真話說假話的評論,開始在說要如何幫忙、支持鷓鴣村的行動了,有人已經建好微信群,呼籲大家加入支援鷓鴣村和三位律師的行動了。
龔海不得不承認這三位律師的狡猾,他們什麼都不說,卻有人替他們說出來了,隻要他們一天不說出真相,就永遠有話題出現。
偉人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絕對真理。
白水州永遠都有那些吃撐了又自認為正義的人士幫忙。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龔海又告訴李台長一件事,“我聽說他們拜訪了幾個相關的部門,裏麵有我的幾個好朋友,打電話過去,聽說他們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但是沒有領導說出一個好方案,或采取什麼行動。”
李台長不愧是官場的常青樹,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關鍵,“現在大家的話題不是在我們電視台身上,隻要我們不作死,不再宣傳這個節目,不管他們如何亂,這把火也不會燒到我們身上。”
龔海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這個項目雖然是前任領導離任前決定的,而且前任領導現在的職務雖說是升了一級,但卻是賦閑部門,大家都不是死忠派,又抓不準康書記的想法,因此現在不動的確比動好。”
不動,沒有跟上,現在的官位體係裏,無功也不過。動就不同了,可能是青雲路,也可能是斷頭台。
“那我們呢?”
“我們更不用擔心了,反正那幾個人在直播中什麼也沒說嘛。”
李台長偷偷地鬆口氣,他奔波了一早上,總算想明白了,著急的不應該是他們嘛。
“可是,好不容易弄了一個火的節目,難道就這樣…….”
龔海還是有點不甘心,“那我們的節目呢?就這樣算了?不再錄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