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九幽-第一部:紅塵闋·第一卷:救風塵
天地混沌,盤古初開,當日地陷三尺,天高萬丈,經三百六十五載升陷變化,天布星辰,地貯麗水,不知天高幾丈,地陷幾尺。後曆經十二兆年,風和日麗,雨露交替,天地漸穩,萬物初生。有道是;
風雨精髓滋萬物,日月精華潤澤宇。
女媧造人附七情,從此人間紛爭起。
自古以來,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世人的神話深遠影響了一代代華夏民族。然而天地始終在變化,小至風雨無常,大到天塌地陷,更有種種奇禍,卻是無奇不有,然而天地無常數,人類豈可知?天地變數導致天災人禍,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也是塗炭生靈的禍端。女媧原為天地孕育而生,自然深諳天地變數,亦知天災地禍非人類血肉之軀體所能承受和抗拒,即編撰了奇幻玄學預測之奇術傳與人間奇才之士之手中,乃卜天災諸般禍端之來襲以避其鋒芒,免卻自然之劫數,以挽回無辜性命。
但人類以黃泥捏造,賦予七情六欲,往往因性情相衝而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合,或因情因欲而致使人與人之間而引起彼此勾心鬥角,這便由此產生了衝突,從而轉化為無為的殺戮,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人為的生靈塗炭。
那時有傷死者,雖血肉之身化為塵土,但靈魂乃是七情六欲附軀之精,人之軀殼泯滅,但靈魂可以自脫離人之軀體,再自投胎來世而不滅。然不免有冤曲之人入黃泉,因靈魂不願再投胎,而感謝主人以血肉之氣養其魂魄之精,便往往附與他人或獸體驅使所附之軀為舊主人報無謂之仇,這卻又形成了人與人或獸與人之間相互殘害的禍端,這些不由自主的冤魂附軀之體便被世人所痛恨,卻因世人不知其根由,便取之名為邪惡之魔。
女媧之神見人類相互殘害,無妄造孽,憤然之下,便不在憫恤世人,任其自生自滅與世。但那些受女媧傳玄術之士者雖有預知天地變數之能,卻無法控製諸邪魔的本領,無奈之下,隻好深究授業女媧傳授之術,希望能從中悟出可驅使或控製邪魔的法術,來造福人間。
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也許是女媧憐恤眾生,在眾士之中,卻有一智者,自居流雲山長門峰,自號玉清虛道人者,是以非但驅使控製邪魔法術沒悟出來,卻從中悟出天地奧迷玄術和一些修身養性長壽之道法。
而天地之奧迷乃是萬物相生相克之法則。相生則生,相克則殆。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若推算其變數,加以控製和駕禦,天地變數之間便有了互相牽製的效應。但往往能操控這些變數法則,還需借助法寶奇器用以禦之,這就好比是一壩攔怒江,一閘控之而同理。然而此等奧迷能掌握者,往往都是一些奇人異士和世外高人。說到世外高人,這位玉清虛道人便是其中集大成者。
當年道人自閉長門峰,因深諳此奧迷,幾番春秋親置嚐試之後,所悟之玄術都一一得到認證。玉清虛道人為造福後世,便在流雲山創立道場,收納弟子,傳其修真之道。後因玉清虛道人羽化,眾弟子亦枝葉繁衍,各自立了門戶宗派,一時間天下名山秀水皆為流雲弟子。
卻說不知過了幾世,流雲山長門峰第十一代傳人自號淩風真人遊女媧煉石補天之地大荒山無稽崖清雲穀,偶然間卻得到前輩異士遺留下的修道煉術古書第二卷,乃回到長門峰,溶玄術之理,研修諸奇術之妙法,並自創了一套玄功—無極玄功訣。又過了數載,真人周遊天涯,無意中卻得到前輩們遺留下來的法寶奇器,即傳說中的九龍弑神劍、玄刹伏虎木魚、乾坤伏魔琴、九幽噬魂玄冰鏡、太極煙雲扇五件。
但那時邪魔猖厥,真人有心誅魔以安天下,但憑一人之力卻顯的人力單薄,真人便在長門峰按天罡地煞之係數,收了弟子,傳其修道之諸般道法,這便開了宗,立了戶,名曰:長門。
有道是;風雲易變,人心易散!天下魔道之神宗也由一脈亦分為四宗,獨霸一方,禍害蒼生,這四宗分別是;
東方朝天山-龍頭宗,此宗為魔宗之首,由宗主韋飛獨霸一方。
南方逍遙津-幽宗,居列魔宗第二門戶,由宗主費仙獨霸一方。
西方虛若穀-藥宗,居列第三,由宗主舒嘯之獨霸一方。
北方平雲山-仙宗,卻位列其後,宗主乃是自稱妙靈仙子的千年九尾白狐獨霸一方。
淩風真人便將傳世法寶玄刹伏虎木魚授與清虛子,太極煙雲扇授與若虛子,乾坤伏魔琴授與玉虛子,九幽噬魂玄冰鏡授與智虛子,命四子攜上古仙家法寶降服魔宗四門,然魔門四宗不敵這玄妙之法,便潛逃西方洪荒之地。淩風真人唯魔宗在度複出,便命四子在四方各立門戶,宗其長門。而淩風真人想年事已高,便將九龍弑神劍授與無虛子,作為長門鎮門之寶,以伏龍劍作為長門掌門之信物,任命無虛子為長門第二代掌門。
卻說這長門玄都地處荊楚大地之西流雲山,襄城北望,最是另人神往而如癡如醉的夢幻之鄉和仙境之地。巒峰如聚的流雲山,巍峨的山峰皆隱沒在白雲之中,仿佛是一名嬌秀的少女,用白紗似的紗縵,籠罩住自己那絕世的容顏,不讓世態流俗偷窺!
當來到流雲山,這時卻發現它真正的麵目,雖然如少女嬌秀,不世之塵而不染,但卻有男兒之氣魄;如百萬之猛虎雄獅仰天長嘯,使之威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