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易江山說的那條山上下來的水流離魚塘的距離並不近,必須得挖條水渠才能把水引過來。
可挖這麼長條水渠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既耗時有耗力,就隻有自己和樹娃兩個人,這得挖多少天啊?
挖這個水渠可不簡單,不是說隨便在土裏挖條水溝就行,本身山上下來的水流就不大,要是用土水溝引水,估計還沒到這邊就被泥土把水吸收幹了。
能把那水流引過來的水渠必須裝石板敷水泥加固防水才行。
易曉陽還想到個辦法,就是在水流那裏挖個蓄水池,然後買自來水管接到這片地方,把水引過來。
可這和挖條水渠過來感覺花的精力也差不多。
易曉陽一時有點煩躁,蹲在地上抓了快泥巴在手裏捏著。
“哎!”
“好痛!”
剛抓在手裏的這坨泥巴中間有個鋒利的東西紮了到了他的手。
小心點把泥巴掰開,一小截竹片出現在易曉陽視線中。
那竹片隻有指甲蓋那麼寬,半截手指頭的長度,看上去是很多年的舊竹片,有點幹枯發黃了,估計要不是在泥土裏埋著,應該早就風化成渣了。
突然出現的竹片讓易曉陽腦子一下就清醒了許多。
竹筒引水!
易曉陽腦子裏出現一些畫麵,那是一個原始的引水管道圖。
山間茅屋,隱士高人和友人席地而坐,麵前是一個精巧的小爐子,高人正用竹筒從身旁的水缸裏打水倒在爐子裏。
而那水缸的上麵就有用青竹做成的水管,源源不斷的山泉水流到裏麵。
水缸上麵的竹管接水,底部的竹管把水引走,這樣一來,水缸裏的水就不會溢出來。
不再猶豫,說幹就幹。
小時候的易曉陽在農村最喜歡的事就是去竹林裏玩,整個金鬥村,包括別的村子,所有的竹林他都找得到。
易曉陽天生對竹子這種植物就用種道不明的感覺,反正管他有什麼不好的情緒,一旦鑽進竹林裏,心情很快就能平複下來。
外婆家的旁邊就有一片楠竹,是做適合用來做引水管的。
楠竹又叫毛竹,是經濟價值最高的竹子之一,主要要是它的竹壁夠厚,直徑也很寬,到處都能見到這種竹子。相對於觀賞竹,它的實用性最高。
易曉陽規劃了一下引水的路線,測好距離預估竹子用量,還要在路線上做好打樁的記號。打樁是要把竹管托起來和地麵有個落差,好方便水流順暢。
整個竹管道要是做好,看起來就和一座公路上的高架橋差不多,下麵全是從高到低的橋墩。
弄好這些後,易曉陽就準備回外婆家砍竹子,天就要黑了,也要回去做晚飯了。
回家路上,易曉陽總覺得今天身邊少了什麼東西,直到在外婆家壩子看到飛奔而來的小黑狗才明白過來。
易曉陽看到飛奔過來的小黑狗,第一眼就覺得哪裏不對勁。
這小家夥似乎長大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眼睛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