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的“罪與罰”(4)(1 / 1)

沒想到,媽媽剛開口說“家裏……”兩個字就被兒子打斷了:“家裏怎麼啦?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了?再怎麼你們也比我囚在這裏好呀!要不是你們成天逼我、誘惑我考第一,怎麼會有這些事發生?有罪的是你們,我是替你們坐牢的。”

媽媽不敢吭氣。她知道,“坐監”的滋味不好受,自己說多了,兒子年紀小,要是想不開,再出點事,不是更麻煩?

然而,兒子的話卻像針一樣紮在她的心上,像鞭子一樣抽在她的心上。她的心在流血:難道我們鼓勵他努力學習有罪啦?我們不是希望他將來考個名牌大學有個好前途,將來少受罪嗎?他為什麼就讀不懂爸爸、媽媽的愛?

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不一會兒,橋下積水成河。她好像沒了意識一樣,糊裏糊塗地騎著自行車衝到了裏麵。水很深,她連人帶車摔倒在水中,眼睛磕在車把上磕出了血。

這是一幅讓人痛心的畫麵:風嘶鳴,雨如注,曠野上,大橋下,一個孤獨無助、心中積滿不解和痛苦的女人站在齊腰深的水中,放聲號啕,帶血的汙水順著她的臉往下流……

回家後,她病倒了,精神從此失常。一年後,她的兒子劉玉被轉到別處的成人監獄,她仍然每個月到這裏來,她要替兒子坐牢。因為在她的記憶中,兒子就被關在這裏;兒子說,有罪的是她,坐牢的應是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