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興”是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現存篇目
國風
國風是《詩經》中的前160篇,收各諸侯國民歌(“風”)。
章次 章名 注釋 所含目次
01 周南 東周王朝直接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陽、偃師、鞏縣、溫縣、沁陽、濟源、孟津一帶地方)內受到“南音”影響的民歌。 001-011
02 召南 召國及其南部之民歌。 012-025
03 邶風 邶國民歌。 026-044
04 鄘風 鄘國民歌。 045-054
05 衛風 衛國民歌。 055-064
06 王風 王,是“王畿”的簡稱,即東周王朝的直接統治區。和周南不同,王風所含的是東周國當地的固有音樂。 065-074
07 鄭風 鄭國民歌。 075-095
08 齊風 齊國民歌。 096-106
09 魏風 魏國民歌。 107-113
10 唐風 唐國民歌。 114-125
11 秦風 秦國民歌。 126-135
12 陳風 陳國民歌。 136-145
13 檜風 檜國民歌。 146-149
14 曹風 曹國民歌。 150-153
15 豳風 豳國民歌。 154-160
小雅
小雅是《詩經》中的第161到第234篇詩歌的章目總稱,共71首。《小雅》多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較私人場合的作品。
章次 章名 注釋 所含目次
01 鹿鳴之什 161-170
02 白華之什 170-175
03 彤弓之什 175-185
04 祈父之什 185-195
05 小旻之什 195-205
06 北山之什 205-215
07 桑扈之什 215-225
08 都人士之什 225-234
注:《南陔》、《白華》、《華黍》三篇今佚,僅餘篇名。本部分另有其他分法:鹿鳴之什、南有嘉魚之什、鴻雁之什、節南山之什、穀風之什、甫田之什、魚藻之什。
大雅
大雅是《詩經》中的第235到第265篇詩歌的章目總稱,共31首。《大雅》多為西周王室貴族的作品,多歌頌周王室祖先,主要用於較為嚴肅的場合。
章次 章名 題解 所含目次
01 文王之什 235-244
02 生民之什 245-254
03 蕩之什 255-265
頌
頌是《詩經》最後40篇詩歌的章目總稱。
章次 章名 題解 所含目次
01 周頌 西周王朝的頌歌。據考證,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時代近一百年間(約前1046—約前977年)的作品。 266-296
01a -清廟之什 266-275
01b -臣工之什 276-285
01c -閔予小子之什 286-296
02 魯頌 《魯頌》是春秋時代作品,產生於春秋魯國首都山東曲阜一帶地區,是魯國的宮廷音樂。 297-300
03 商頌 傳說為商朝的禮樂。前三篇的創作時期較早,為祭祀禮樂。後兩篇歌頌宋襄公(前650—前637年在位)伐楚國勝利,皆分章,產生的時間較晚。據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王國維等考證,本章實際上即《宋頌》,是春秋時代的作品,產生於宋國首都河南商丘地帶。陸侃如、馮沅君所著《詩史》說《商頌》“一仿《周頌》,一仿《二雅》”。 301-305
毛詩序
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魯國人申公,一是齊國人轅固,一是燕國人韓嬰。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詩。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現存的毛詩每篇都有一個題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現在一般都認為解說文字除少數幾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詩序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古人做詩、寫文章用典都愛用裏麵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