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姍姍來遲,但是一來就開始興師問罪,顯然是早已知曉事情的來龍去脈。
皇後的父親是開國老臣,兄長是太子太傅,舅家還出了一個寧遠將軍,宮裏人人都懼怕她娘家的勢力,皇帝雖不喜歡她,但是她娘家家大勢大,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也不得不娶了她。
太後自然是心疼自己的兒子,這次抓住了皇後的錯處,自然得給她一個下馬威,但是她又不好太過苛刻,隻能讓劉嬤嬤做這個惡人,劉嬤嬤是宮裏的老人,公主們的規矩禮儀也都是由她教導,讓她處置,旁人自不會多說什麼。
太後還有關鍵的一句是,莫要將今日之事傳揚出去,要保護夜如玉的名聲,違者定當嚴懲。
越是不讓人傳揚出去,就越是惹得人議論紛紛,況且夜如玉還有什麼名聲可言,仗著自己是公主,母親貴為皇後,舅家在朝中又得勢,平日裏作威作福,打殺下人,惠京城的公子哥哪個願意娶這樣一個比母老虎還可怕的女人回家呢。
蘇婉央不由得暗歎,這宮裏的女人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還有那珍妃,別看她看著和善有禮,也不是一個小角色。
論家世,她比不過皇後,論才情相貌,更比不過之前獨享盛寵的惠妃,可珍妃為何能在後宮中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她足夠了解男人,也明白人心。
男人們喜歡什麼樣的女人,當然是溫柔可人,漂亮大方的,譬如逝去的惠妃,而皇後卻是一個急性子,從小被家裏人寵著長大,自然是受不了委屈的,凡事都要爭,都要搶,弄得後宮雞犬不寧,皇上也是常常為此頭疼,可又拿皇後沒什麼辦法。
而她珍妃,在恰當的時機出現,給予皇帝他需要的溫柔和溫暖,不爭強好勝,知分寸,試問哪個男人不喜歡。
當然,珍妃也不是一個善良的主,太後審問夜如玉的時候,她跟樾王妃故意拖延時間,等太後都處置完了再出去。
如果她當時在場,以她心慈心善的名聲,肯定是要為夜如玉求情的,如果她為夜如玉求情,擺明了是要跟太後作對,太後,皇後,她應該站在哪邊想來她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至於這兩個人為什麼會幫她,原因也很簡單,一來是因為太後,她成了離王妃,得了太後青眼,她自然是要好好與她相處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子的正妃乃是蘇清韻,傳聞她與蘇吳氏的幾個女兒不合,前些日子還真的傳出一些風言風語,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今日她也定會賣她一個恩情。
珍妃為皇帝生下一子一女,女兒如沁公主前年已和親去了西浩,兒子驍勇善戰,小小年紀就立下赫赫戰功,是除了夜離晨之外,皇帝最喜歡的兒子,大家本來想夜離晨變成了傻子,皇帝應該會立樾王為太子,可不曾想在一次剿匪中,樾王不小心傷了腿,從此落下了終身殘疾。
所以,太子之位自然也輪不到樾王了,卻讓皇後的兒子蘅王撿了一個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