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隨為師上香!”
師徒二人去過三支線香,朝著王栩的畫像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後,師徒二人各取一蒲團坐下後,知機子開口言道:“辰兒,你入我門下已有10年了,這10年了,你幾乎已遍閱穀中藏書,於兵機、韜略、戰陣、武藝、琴棋書畫均已有不俗的造詣……”知機子伸手輕拂頜下長須,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多謝師尊誇讚。弟子愚鈍,全賴師尊、師兄教導。”李俊辰朝知機子拱手道。
知機子輕輕搖了搖手,“我鬼穀一脈,傳承至今已曆千年,但凡能入門、出師入世的弟子無不是人中之龍,我相信以辰兒之能,定不輸於諸多先輩!適才,聽得辰兒的琴音,一曲《高山流水》,悠悠揚揚,情深意長,寧靜致遠,深邃綿長,瓊音嫋嫋,彷佛能從霧淡風清之中遠目山勢之巍峨,卻已得此曲之精。”
知機子頓了一頓,複又開口道:“琴曲之道,辰兒已然升堂入室,但不知於兵機、韜略、戰陣所學如何?”
“但請師尊出題。”李俊辰躬身道。
“《孫子兵法》共計一十三篇,其中的軍行篇是怎麼說的?”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軍爭的原則說的是什麼?”
“不了解他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同盟;不知道山林、險阻和沼澤的地形分布,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憑借室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盤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巍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務,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開疆擴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會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何謂“握奇文”?”
“握奇文,可視之為握機文。按《握奇經》上所說:“天、地、風、雲四陣為正,龍、虎、鳥、蛇四陣為奇,所謂“奇”就是中軍,剩下的“奇”就由大將掌握,謂之“握機”。用兵無處不是戰機,哪能隻就掌握而言,隻有掌握機動力量,隨機應變才是正確的。”
“正兵是受命於君主的,奇兵是決定於大將的。兵法有雲:“國家的法令平素能貫徹執行,從而教育裏人民,人民就會服從調遣。”這是說興兵作戰的正兵是受命於君主的。又雲:“作戰行動,君主不能預為約束,君主的命令如果不適應戰場情況也可以不接受。”這是說奇兵是決定於大將的。大凡將領隻知用正而不知用奇的,是墨守成規的將領;隻知用奇而不知用正的,是魯莽從事的將領;隻有奇正都應用得當的,方為真正的輔國良將。”
“何為軍略?”
“取自《六韜》之中的虎韜……”
“何為兵征?”
“取自《六韜》之中的龍韜……”
知機子的提問越來越快,而麵對知機子的提問,李俊辰麵色如常,侃侃而談,一番考校論述下來,知機子麵露滿意之色,拂須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