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
風雪席卷著整座長安城。北風呼嘯,沿朱雀大街一路向南吹打著明德門。雪花打在明德門城牆牆麵上,濕漉漉的,很快又結出了一層薄冰。城牆石階下,在一片白茫茫的飛雪之中,有一個粉白色的“小球”正向石階邊挪動。
伊晗把小手從粉白色的衣袖裏伸了一點出來,觸碰在了牆麵上,一瞬間,伊晗的手便彈了回來,指尖凍得通紅。牆麵冰冷濕滑,伊晗嬌嫩的小手一下就被凍傷了。伊晗把縮回來的小手放在嘴邊,哈了一口氣,搓了搓雙手,再一次把手扶在了牆麵上,一釀一蹌地順著石階往上爬。
每一級石階的高度約六寸有餘,這對才剛滿三歲的伊晗來說爬起來特別費勁,因此她不得不扶著牆麵往上走,盡管牆麵冰冷得如此不友好。
伊晗稚嫩的臉龐迎著風雪,被打得微微顫抖,牙關直哆嗦,城牆牆麵上的寒氣從指尖直插伊晗心窩,空氣裏的每一滴每一點,無不浸染著嚴寒的氣息。
城牆上,一個小腦袋緩緩地從石階邊搖晃了上來,伊晗的臉龐早已凍得通紅,那隻扶著牆麵的手也早已凍得發紫,伊晗沒顧著歇息,找了個好爬的牆麵,雙手撐著趴在了城牆上,俯瞰著城下。風雪中,隻剩下一片純白。
前些天就不斷地有人說起遠征吐穀渾的軍隊凱旋歸來,伊晗從將軍府大老遠地跑到城牆上,隻為迎接遠征歸來的爹娘,盡管外麵風雪交加,她也不想按耐在府裏,於是就偷偷地溜了出來。
伊晗是柴紹和平陽公主李秀寧的小女兒,也是他們唯一的女兒。伊晗二字取意“伊人倚窗,天之將晗。”這其中寄托著平陽公主對她的期望,希望她處事能先於別人一步,當她完成事務閑下來時,天不過剛亮。伊晗還有兩個哥哥,大哥柴哲威比她年長七歲,二哥柴令武比她年長四歲。
在明德門城牆的最上方,那個露出來的粉色小球逐漸變得雪白,跟被白雪覆蓋的石牆融為一體。
城外,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終於露出了不一樣的顏色。伊晗瞪大了眼睛尋覓著。她看見她的爹爹柴紹走在軍隊的前方,隊伍漸漸靠近明德門,離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近的可以讓伊晗看清柴紹的臉龐。伊晗注視著柴紹,她永遠都不會忘記爹爹當時的模樣,她從來沒見爹爹有過如此凝重的神情。伊晗的目光在浩蕩的軍隊中掃視了一圈,卻沒有看見娘親的身影。
軍隊一路前行,進了明德門,伊晗換了一個方向,繼續把目光留在軍隊裏。她注意到爹爹的身後有幾個人抬著一個木頭箱子。街道兩邊站滿了人,人群中留了一條給隊伍通行的路。伊晗看見在街道兩邊的人都紛紛跪地,有些人還將雙手貼在雪地上,而有些人雙手合十,仿佛在祈禱著什麼。
伊晗扭著身子,緩緩地從城牆上挪了下去。她從衣兜裏掏出了一塊羊脂玉佩,這塊玉佩是娘親在出征前交到她手上的,娘親還在紙條上寫下了含有伊晗名字寓意的“伊人倚窗,天之將晗”這八個字,並把這張紙條塞進了玉佩的暗格裏。伊晗將玉佩攥在手心裏,一陣冷風吹了,伊晗不禁顫抖了一下,把手心裏的玉佩攥得更緊了。
等伊晗長大了一些後,她才知道,原來她那天看見的木頭箱子裏躺著的就是娘親。爹爹說娘親沉睡在了她曾守護過的土地裏,除此之外,爹爹從來都不曾提起其他關於娘親在那次出征之後的事情。
再後來,伊晗偶然從說書人口中聽聞娘親的事跡。平陽公主是至今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女子,雖然當時遭到了反對,但是皇帝李淵,也就是伊晗的外祖父,依然堅持破例讓軍隊為她舉殯,並且按照諡法所謂“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為“昭”。
自此之後,伊晗時常會去各式各色的茶樓聽一聽說書人說書,因為她總能聽見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述娘親的故事。
爹爹公務繁忙,伊晗也時常拉著大哥柴哲威給她講娘親的往事,娘親走的早,伊晗也隻得從他人口中了解娘親。
在她印象中,娘親是一位巾幗英雄,她有著過人的膽識和謀略。
在隋朝末年,天下各路豪傑四起,欲推翻隋朝腐朽的統治,一時間,天下大亂,那時的李秀寧還不是公主,隻是唐國公李淵已出嫁的女兒,她為父親開辟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她曾獨自帶領起義軍南征北戰,這支軍隊威名遠揚,號稱“娘子軍”,得到了眾多百姓的擁護,也有許多人千裏投奔而來。自起義軍攻克長安後,她率領數萬“娘子軍”駐守山西要塞葦澤關,葦澤關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是出入山西的咽喉,而山西則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她駐守於此,防守有力,百敵不侵。
伊晗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著娘親的故事,她自小就佩服娘親,也欣賞娘親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