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7年(魯宣公十二年),春,楚莊王伐鄭,鄭國投降。夏,晉楚之戰。
公元前595—前594年(魯宣公十四至十五年),楚莊王圍宋。宋死戰後降。魯、宋、鄭、陳諸國皆從楚,楚霸業成。
公元前594年(魯宣公十五年),魯國初稅畝。
公元前590年(魯成公元年),魯國作丘甲。
公元前584年(魯成公七年),巫臣使吳,教吳以車戰及外交,並聯晉伐楚。吳國崛起,其國名始見於《春秋》,其君主始見於《左傳》。
公元前583年(魯成公八年),晉滅趙氏,後複封趙武。
公元前575年(魯成公十六年),晉楚鄢陵之戰。
公元前565年(魯襄公八年),鄭伐蔡。
公元前562年(魯襄公十一年),魯國作三軍,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公元前546年(魯襄公二十七年),弭兵大會,晉楚爭當盟主,楚人先歃血。
公元前543年(魯襄公三十年),鄭國上卿授權子產執政。
公元前541年(魯昭公元年),楚國令尹子圍弑君即位,是為楚靈王。
公元前538年(魯昭公四年),楚靈王稱霸,鄭子產作丘賦。
公元前537年(魯昭公五年),魯舍中軍,卑公室,公室再次為三桓瓜分。楚伐吳,越隨楚,此為越人第一次出現在史冊。
公元前536年(魯昭公六年),鄭子產鑄刑鼎。
公元前534年(魯昭公八年),楚靈王滅陳。
公元前531年(魯昭公十一年),楚靈王殺蔡靈公,滅蔡,殺蔡國太子祭祀社神。
公元前529年(魯昭公十三年),楚國內亂,靈王自殺,陳、蔡複國。晉昭公與齊、魯、劉、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盟會於平丘。晉合諸侯止於此。
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子產卒,孔子稱其為“古之遺愛”。
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魯昭公伐季孫氏,敗,流亡國外。
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楚平王卒,楚昭王立。
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吳公子光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閭。
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晉國鑄刑鼎,孔子稱“民在鼎矣,何以尊貴”。
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吳始用兵於越。
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吳王闔閭伐楚,五戰五勝,入郢都,楚昭王逃亡,闔閭稱霸。
公元前505年(魯定公五年),魯國陽虎政變。
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範、中行攻趙,知、韓、魏救之。
公元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吳越槜李之戰。吳王闔閭受傷身亡,吳王夫差繼位。越國國君名始見於《左傳》。
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吳越夫椒之戰,吳王夫差差一點滅亡越國。
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趙鞅大敗救援範氏和中行氏的鄭軍,範氏和中行氏敗局已定。
公元前482年(魯哀公十三年),越軍攻入吳都。
公元前481年(魯哀公十四年),田恒殺齊簡公,立齊平公,田陳氏實際上代齊。
公元前480年(魯哀公十五年),子路戰死。
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春秋》止於此年。
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十七年),楚惠王滅陳。
公元前476年(魯哀公十九年),《史記·六國年表》開始。
公元前475年(魯哀公二十年),越王勾踐圍吳。
公元前473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吳王夫差自盡,吳亡,勾踐稱霸。
公元前468年(魯哀公二十七年),魯哀公奔越,投靠勾踐。《左傳》止於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