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終於晴了天!因為這個,李招娣一直誇她小孫孫有福氣,雖然他太小見不了太陽,不過他的尿布能在太陽下晾曬晾曬,也是好事一樁。
沈衛民這幾天也沒閑著,繼續在京市玩具廠工作,閑暇功夫,打聽了不少博覽會的消息。
出了正月,所有的交通正式恢複。二月初六,沈衛民和爹娘媳婦兒商量之後,正式踏上了回池縣的路程。
他離家已經不少時候,如果家裏沒有活計還就罷了,他身上卻掛著這麼大一個工廠,雖然中間有七叔磨合,和他時常通電話,他不至於連工廠最近發生了什麼事都不知道,但到底還是不如自己再身邊踏實。
另外,眼看著沈家溝食品加工廠就要去海市參加商品博覽會,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關乎沈家溝食品加工廠的未來和發展,他不在旁邊看著,根本放心不下。
沈衛民在池縣火車站下車,離老遠就看見過來接他的沈東林夫婦。
“七叔,七嬸,你們過來了?”沈衛民上前幾步,他走的時候準備了一車箱節禮,回來的時候卻不過兩個蛇皮袋。
沈衛民向來不是張揚的性子,說實話,雖然他兒子沒有大辦,不過交好的幾家送來的賀禮都是極能拿出手的,但是有些東西不好擺在明麵兒上。他手裏拿的這兩個蛇皮袋裝的都是給親戚朋友帶來的京市土特產,是沈衛民利用這段時間對京市的探索自個購買的,其中當然少不了程大嫂的指示。
這要換了其他人,比較過沈衛民送節禮、收回禮的規模,指定得替他打抱不平。不過沈東林和田桐夫婦是什麼人,倆人都是見過大世麵的。沈衛民去京市,就是到了別人的地盤,人家那都是什麼身份地位,衛民的禮重三分才正常,能收到回禮就不錯了,難道他們還指望人家照著沈衛民給京市置辦節禮的標準,給沈衛民備禮?
臉呢!
沈衛民倒是沒想那麼多,不過就算知道也會一笑置之,綿延種花家幾千年的傳統——禮多人不怪,就算是在特殊時期的現在,骨子裏的基因也不能改變。他去京市失去做客,要人幫襯,當然要有所表示。眼下他卻是回家來了,吃穿住又不靠誰幫襯,他們就要盼著自己給準備節禮,自己難道是冤大頭不成?
“平安回來便好。”沈東林捶捶沈衛民的肩膀,“你們出發之時我就想到了這個可能,孩子生在京市也好。”
沈衛民點頭,生在京市當然好,人家醫生護士照顧的熨帖。就連他娘都時不時的感歎,兒媳婦產子沒吃多少苦頭,母子倆收拾的也幹淨,比他們農村利落太多了。
“衛民,二哥二嫂他們什麼時候回來?琪琪她是過雙月子?”旁邊的田桐問道。
沈衛民點點頭,“我是想等天氣暖和點兒再叫他們回來,到時候孩子也硬挺些,現在軟乎的跟沒骨頭似的,可不敢叫他趕遠路。”
聽到沈衛民這樣說,田桐心裏已經有了計較。
“孩子的名兒取了嗎?”沈東林問。
沈衛民搖頭,按理說他兒子這名該他來取,但是他這邊想了幾個名字都不是十分滿意。爹娘那邊獻計獻策又很是殷勤,一時間他還真沒法直接定下來。“我爺奶爹娘都在,各有各的考量,現在隻取了個小名,叫小饅頭。”
“小饅頭?”田桐驚呼,她不敢相信以沈衛民和趙琪的性子竟然給自家兒子取了這樣一個不講究的名兒,雖然聽上去挺活潑可愛的,但這哪兒能當孩子的名兒?
“小饅頭?”沈東林卻不以為然,他們農村講究賤名好養活,“柱子”“栓子”“狗蛋兒”叫啥名兒都沒有,這個“小饅頭”還算是金貴的,配合演下村裏家家能吃飽的境況,也十分應景。
和田桐意見不同的是,沈東林覺得這就是沈衛民能辦出來的事兒,他這個侄子看上去穩重,實則是個人來瘋。大事上從來不犯糊塗,小事上彩娛親也從來不含糊。
性子刁鑽又可愛,反正他作為長輩是很喜歡這樣的晚輩的?
“這個名兒不錯。”沈東林誇了一句。
沈衛民那是向來不怕人家誇獎的,笑的一臉燦爛。
旁邊的田桐扯了扯嘴角,她低頭撫摸了下自己的肚子,想著以後她的孩子出生,絕對不能讓自家男人取名,不然她得後悔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