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不受小動物喜歡,一靠近就跑。鄧爺爺養了五六年的鸚鵡,他一靠近就飛跑了,再也沒有飛回來。我媽養的貓也是看見他就上房梁,等他離開才下來。”程淼聲音淡淡的,明明都是日常生活中很有趣的事情,被他講述出來就少了幾分歡樂,如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
“哦,原來我們要武小朋友這麼慘呀!”怪不得這麼激動呢。沈衛民剛想說讓他多摸摸,就聽見門口傳來沈東林的聲音,“衛民,你回來了,情況怎麼樣?”
沈衛民去省城,雖然是一早定下的行程,但是走的卻十分匆忙,直接跟著程振華的車就走了。雖然保證了安全,但沈東林一直擔心他沒做好準備,當然把事情搞砸的幾率幾乎為零,畢竟他可是沈衛民,但是總怕有個萬一。
沈衛民幼虎放在地上,站起身來,“回來了,您放心我一切順利。”
沈東林這才鬆了一口氣。工廠的頭幾筆訂單,就算再小,也能起到給工廠和生產隊定心的作用,讓大家知道他們是有前途的。如果啥都沒有,接下來的路會走的比較艱難,畢竟工廠要靠產能說話,演講台上的高個子可不能代表一切。
“二哥剛剛說你買車了,是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了?”沈衛民挑眉。果然不愧是他爹,這才多大會功夫,就傳遍了。
“二哥在西廣場找人去弄車棚,現在全村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這兩天生產隊不上工,難得的清閑,待在西廣場侃大山的人不在少數。
沈衛民點頭,“在省機械廠買了一輛二手小貨,九成新。我看價格合適,錯過可能再沒這麼好的機會就盤下來了。”沈衛民說了價格,又大致說了下他和趙琪拿到的訂單數。
“你說真的?”沈東林著實吃驚,竟然拿下這麼多訂單。
“後麵沒再去別的工廠,主要是咱們工廠的體量不達標,我怕到時候交不出貨。”
沈東林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你做得對。”
雖然可惜,但沒有辦法,他們工廠剛剛起步,不能貪多貪快。貪多嚼不爛,貪快早關門,凡事都得一步一步來。
“去工廠看看?前天工廠在二嫂的帶領下正式開工了,不過因為咱工廠手藝最好的是弟妹,她不在,像蛋黃酥這樣製作複雜的糕點沒辦法投入生產。按照你的訂單量,接下來這段時間弟妹肯定要辛苦些。”沈東林介紹工廠現在的情況。
“這我知道。我們需要再多招幾名員工,我娘年紀大了,指揮指揮還成,讓她一天都在一線忙碌,怕是她撐不住。琪琪這邊身兼兩職沒問題,不過更重要是任務是教學,起碼得讓工人們把自己負責的那一模塊做好。”沈衛民沉吟。
開工廠是為了製造產能,為了給家鄉出一份力,而不是把自家人累趴下。所以誰該在什麼職務上,誰更適合某種職務,都得經得起推敲。不過,開頭的犧牲是必須的,從上到下都得吃點苦頭,才能嚐到先苦後甜的快樂。這是每一個工廠從低穀走向高峰的必由之路,就是沈衛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定律。
“嗯,就按你說的辦。”沈東林深以為然。經過這兩天的試訓,沈東林意識到並不是每一個人幹活都像弟妹趙琪一樣麻利,雖然都不偷懶,都在認真工作,但自身產能差距太大了。目前,招收的兩名女工在整個沈家溝算是頂麻利的了,不過到現在還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優勢來。
俗話說熟能生巧,但從不熟練到熟練是一個過程,他們不能太苛責,這個階段若他們想要產能,就隻能多招幾個人。
沈衛民和沈東林說著話要去工廠,就聽見身後幾個孩子炸炸呼呼的聲音。
回頭就看到鄧要武小朋友正躡手躡腳的靠近幼虎,好不容易走到它身邊,正要伸手去摸它,就被幼虎靈巧的一個閃身躲了過去。
接連幾次都是如此。
之前聽程淼敘述的時候,沈衛民就感覺有趣。如此親眼見到,更是覺得趣味兒十足。
“小四,小四,它為什麼不理我?”要武小朋友很委屈。
正在吃雲吞的李家康頭也不抬,“它不理你,你也不要理它不就好了。”
簡單粗暴,且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也是哦!”鄧要武接過筷子繼續吃。
“……”沈衛民簡直哭笑不得,不過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你跟他講邏輯,講道理根本行不通,一切的必須必要可能都抵不過好吃的。
旁邊沈東林也是滿眼笑意。
去工廠的路上,沈衛民才從沈東林那得知,新招的兩名女工,一個是他堂妗子範英,另一個則是本家四嫂。燒火工則是由沈強暫代。
對於範英和四嫂,沈衛民沒有意見,她倆能幹在沈家溝非常有名,誰家娶新媳婦,婆婆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她們和這兩位學習。但是沈強……
沈衛民走進工廠,就看到沈強來往各個灶台之間,添柴火,時不時還得看看簡易烤箱,注意著不能過時。雖然滿頭大汗,動作卻遊刃有餘,看他不慌不忙的樣子就知道這幾天他已經把自己要做的活兒摸索出門道來了。
“三柱,你回來了。”看到沈衛民,沈強笑著打招呼。
“強子哥也來幫忙?”沈衛民笑著問道。
雖然沈強之前一直為他做事,但都是來往山間撿拾各種幹果。雖然現在支付機製改變了,卻還是挺吸引人的,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比在工廠當燒火工有前途。
來工廠幫忙或許可以,但做燒火工恐怕沒幾個人樂意。又累又熱還不體麵。
都進工廠了,當然要找一份看得過去的職位,這符合當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如果接了燒火工的工作,之後轉不了職,難不成還能當一輩子的燒火工不成。所以沈強為什麼來了?
“家裏都沒事了,我奶和我娘讓我看看你這邊有什麼需要。隻要我能做就成,我沒多大誌向,你幫了我這麼多,我也要幫幫你。”沈強笑嗬嗬的說道。
他並不聰明,以前可能還挺混賬的,但孝順且懂得感恩。這是作為人最該擁有也是最基本的品質,按理說每個人都有,但是現實卻非如此。因為少見,所以顯得彌足珍貴,沈衛民對沈強的改觀也是由他的這種特質開始的。
沈衛民笑:“那強哥回家後幫我謝謝奶奶和嬸子,我承情了。”確實應該承情,她們都把自己的寶貝孫子(兒子)送過來燒火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直接的幫助嗎?不然,做這份工作的怕就是他老爹了。
沈衛民往裏走,李招娣坐在案板前和麵,旁邊的範英搗豆沙,四嫂則揉麵,各做各的活,看上去都挺有幹勁兒。
三人均穿著包全身圍裙,頭帶頭巾,頭發全部鎖在頭巾裏,戴口罩,可以說全部武裝。做食品,最重要的是幹淨,食品加工廠會最大限度的保證這一點。
“三柱回來了?”範英先注意到外甥。
“妗子,”沈衛民喚道,“我過來看看你們和我娘忙的怎麼樣了。”
“進行順著呢,不用擔心。”範英笑著說道。
沈衛民點頭,他看出來了。
“剛回怎麼就過來了?”李招娣抬頭看過來。
“昨天下午到的縣城,知道姐夫今天要出院才沒急著回來。今天就幫著把姐夫送回家,沒幹啥活,不累。”沈衛民解釋道。孩子不管長多大,麵對母親的時候,總是下意識乖巧。李招娣問一句,沈衛民就把所有事情和盤托出了,不過為了不讓李招娣同誌當眾發飆,有些事情他選擇避重就輕。
李招娣看老兒子氣色確實不錯,才放下心來。“你姐夫看上去怎麼樣?這兩天忙著生產,我門都顧不上去公社,隻讓你六叔給仨孩子捎了點吃的過去。”
“您就放心吧,恢複的挺不錯。再養養,就能正常做複健了。”
“這還真是個好消息,你和我姐夫也能放下一樁心事了。”範英笑著說道。
“誰說不是呢?我們上去過去大夫說女婿能恢複成這樣是醫學上的奇跡,我就告訴沈秀讓她好好過,以後會越過越好,畢竟微乎其微的希望都讓他們夫妻趕上了。”李招娣感慨。
“是這個理兒,秀兒的福氣還在後頭呢。”範英輕輕點頭。
“對了,三柱,你來嚐嚐這個。”李招娣指了指旁邊的竹筐,這筐紅豆酥剛從烤箱裏拿出來不久,還冒著熱氣。
沈衛民捏了一塊放進嘴裏,味道不說多像趙姑娘親手做的,隻能說一模一樣。果然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
“很不錯。”沈衛民評價道。
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屋裏的氣氛明顯輕鬆了許多。很顯然,她們也怕味道不過關,雖然沈衛民之前在大會上說,他更看重工作態度,不過總不能做壞點心的味道,那可是在砸工廠招牌。
“你爹剛才回去就沒有再回來,是被啥事絆住了手腳,還是你讓他幹啥事兒去了?”李招娣問道。
“我拿定金在省城買了輛車,開不進咱們村兒,隻能放在大拐彎處。爹和村裏幾個叔伯兄弟卻給車搭棚去了。”沈衛民據實已告。
李招娣低頭和麵的動作一頓,她抬頭看向老兒子,最後說了一句“淨瞎折騰”,就端著麵盆走裏屋去了。
蓋車棚遮風擋雨,聽起來挺大個工程,其實花費不了多少時間。刨幾個坑,栽上胳膊粗的木杆,用釘釘個頂出來,再蓋上沈衛民提前準備好的黑膠棚就完成了。
沈爺是木質結構方麵的能手,沈爹雖然未得其真傳卻也知道一二,想必在出發去大拐彎的時候,就把東西準備好了。家裏不缺木頭,頂可以用檁條,總之挨家挨戶集集借借,很快就能集齊材料。
至於偷竊不易,破壞容易。沈衛民也已經想好了對策,等傍晚時候他再過去一趟。
·
如沈衛民所想,沈爹在村裏找人幹活很容易,最後連著湊熱鬧的一下子去了幾十口子,你幫一把,我幫一把,車棚很快就完成了。
回來的時候,他們領回來一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