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 86 章(2 / 3)

就連李師傅那樣經驗豐富的司機,每次開過這段路,都讓他們難挨的很,何況是沈衛民這樣一個年輕的司機。

神奇的是今日通過這段路的時候出奇的平和,還沒怎麼反應過來,就已經通過去了。

“小沈,你這開車技術可以呀,我估摸著比老李頭還要好上三分。”有人笑嗬嗬的說道。

一人開口,八方誇獎。

“我也有這種感覺,以往每次經過那段路的時候,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唯恐老李頭一個刹不住,把我們都帶溝裏去。”

“是啊。每次老李頭開車通過那段土路,我都要吐出來,都是生生給憋回去的。”

這話一說,立刻就遭了群吵,主要是太有畫麵感,大家覺得有些惡心。

但不管怎麼說,總的來論是沈衛民確實不是草包,人家開車技術杠杠的。也怪不得當初一個麵試就進了縣城機械廠運輸隊,這還真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進去的地方。

議論聲之大,後麵閉目養神的夏揚州都睜開了眼睛。他對這輛公共汽車以及司機最大的印象也是剛剛那段土路。如果是之前他沒有受傷的時候,比這再惡劣的環境都待過,坐著大皮箱車翻山越嶺的時候都有,那滋味可比現在難受多了,最起碼公共汽車還有個座位,那時候他們全得蹲在車裏。

不過傷愈之後,他身體不比往日。車不穩,他胃裏翻騰,渾身不舒服。卻沒想到舒不舒服之間隻隔著個沈衛民。夏揚州抬頭看了看駕駛座上的沈衛民,明明年歲不大,各方麵實力和膽識都碾壓比他多數十年經驗的老人,但是這個形象卻和他通過營長描述勾勒出來出來的模樣完全不一樣。

“衛民開車技術很好!”夏揚州似問話,又似陳述。

趙琪點點頭,“本來學過一些,還專門看了書。衛民哥說給人開車,不能兒戲。”

夏揚州點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這一車廂乘客都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了司機,如果他現在表現出哪怕一分的不專業,引起的後果都是巨大的。

不過,這應該在沈衛民能力之內。他不是沒有成算之人,如

果這事情他做不到,他剛剛根本不會點頭答應李師傅幫忙。

一路行駛到紅旗公社,沈衛民把車停下,等到車上人盡數下車,他把車開進附近的公社大院。他在路上的時候就打聽清楚了,公共汽車不開的時候都是放在這裏。等明天早上,他再把車開到東頭的老榆樹下,接了各廠工人,直接去機械廠就行。

因為是經常有來往的。看守的大爺看到公共汽車過來嗎?聯盟看了們籌站裏麵的司機不是熟食,又急忙的把車叫停。“你這娃子是哪個?怎麼開著車就進來了,老李呢?”

“我是省機械廠的沈衛民,李師傅今天出了點意外身上不舒服,我給他代一天班。”沈衛民把自己的工作證遞了過去,口說無憑的時候,工作中就能派上用場了。

老大爺看人小同誌準備的這麼充分,也沒有再阻攔。

在縣城耽擱了這些就回到紅旗公社,又耽擱了這麼火,當沈衛民出來和趙琪幾個聚到一起的時候,自然受了不少埋怨,這怨念多數來自於李家康和葉聰小朋友。

“小叔,你怎麼這麼慢呢?我都餓了。”

“小叔,我也餓了。”

沈衛民把伸到自己跟前來興師問罪的兩個小腦袋給退了,回去看下沈新乾,“爹,你怎麼跟著六叔一塊兒過來了?”

沈新乾最近忙於工廠建設,那是寸步不舍離開,生怕他一離開老兒子就給人占了便宜。說起來,這還是沈新乾第一次對建房這麼上心。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偏疼老兒子,三柱子是家裏最小的,他當然是疼著護著。沈衛民最後能長成那個性格,和他這個做爹的不無關係。不過另外最大的原因來源於這個男人的責任感,他生在沈家溝,長在沈家溝,中間因為入伍離開沈家溝十幾年。一朝回家,他發現就算踏遍了種花家的千裏河山,在他內心深處和靈魂深處認可的最美景色,還是這池山風景。

走出去過,自然明白外麵的廣闊天地是怎樣的。反觀沈家溝這些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差,年輕人不關心這些,他們這些年長的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如此這般下去,早晚有一天沈家溝真的會變成窮山溝溝,一個無人敢問津的地方。窮山惡水出刁民,真正一無所有後人會無所懼怕,真到那一天,要變成了那樣是很可怕的事情。那樣與他們西鄰那封閉的村子也差不離了。

他們願意變成那樣嗎?他們甘心變成那樣嗎?如果沈家溝真的成了那樣,他們這些人哪有臉麵去見列祖列宗?

沈家溝人向來喜歡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池山是他們的血脈山。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雖然現在少提宗法和祖製,不過他們就是這樣一脈接著一脈傳承下來的,如果完全與祖先割裂開,他們就變成了無根之木,誰願意成為那樣的人?

一直到現在,他們還沿用老祖宗的規矩。比如到山中砍伐樹木,春種必須雙倍栽種。比如撿拾菌菇不能大小斬盡殺絕,這句話適用池山上任何生物。

再比如,雖然池山緩坡是可以用來開墾田地的,但是這麼多年來,沈家溝的耕地還是集中在西窪和南隅。因為老祖宗時候就不那樣做,泥沙會隨雨水衝下,危害村裏百姓。

在沈衛民這個後世人的眼光看來,這已經是保護大山、保護此間環境的最佳舉措。可貴的是沈家溝老老少少,不管平常如何都在踐行這一件事情。目前為止,甚少發現有人幹出破格事。

這或多或少也體現出沈新乾老一輩心裏裝的另外一句話,那就是他們是池山保護人。

想要成為這大山的保護人。並不是一輩子待在池山,永遠不走出去,那太封閉和狹隘了。如今種花家早已經不是那個不統一、落後、戰亂不斷的國家了,現在是百姓當家做主,能夠挺直腰板說話。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還積極避世不外出,早晚有一天會被這世界掩埋。

其實他們現在正在一步步走向這個結果,隻是他們自己還沒意識到。老兒子小時候村裏好歹有個教認字的先生,當時村裏還每家每戶捐錢出力置辦了幾張板凳,供孩子們學習。現在呢?啥也沒有。

村裏孩子還因此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