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2 / 3)

他兩個妗子就足夠了。這是訂婚,又不是結婚,頂多擺兩桌,請家裏人一起吃個飯熱鬧熱鬧,商量商量婚事如何如何就得了。沈強不知道,他奶肯定是知道的。沈衛民記憶中沈強的奶奶可是個能人,也是他們家僅有的明白事理之人,是她讓他孫子過來的?

“是啊!你奶說的對。”沈衛民笑著應道,“走吧,現在就跟我去我大伯家搬桌椅,家裏不夠坐。”

沈強愣了愣,他其實並沒有沈衛民想的那樣無知。村裏哪家誰訂婚大辦過,他還能不知道?結婚拿兩個窩頭就能去蹭飯,訂婚大家都恨不得關起門來,省的窮親戚上門討肉吃,丟人現眼。

他奶讓他找個借口過來,沈強還覺得這太傻了,以沈衛民的脾氣肯定痛批他一頓,然後趕他離開,誰知竟然沒有!

沈強愣了會兒,聽到沈三柱在喊他,趕緊小跑著跟上去。來都來了,話是自己說出去的,還能反悔不成。就這一上午,他就好好的跟在沈三柱,順便看看他和他們以前認識的沈三柱到底有什麼不同。

沈強,別的不說,幹活是一把好手。此人有大把子力氣,身上的肌肉鼓囊囊的,隻要啃埋頭苦幹,看上去很像回事。

就像現在,沈強扛著沈大伯家的飯桌走在前頭,沈衛民搬了四把凳子跟在後頭,這重量可差太多了,但人神清氣爽,沈衛民在後邊直喘粗氣。

“快點跟上!你這也太慢了。”沈強不客氣的衝沈衛民嚷嚷,指著沈三柱幹完活,這太陽都得掉西山上去。

沈衛民擺擺手,粗著嗓子說,“你先家去,回頭再來幫我。”

剩下的凳子,沈衛民決定不搬了。大伯家一家子人呢,總不能都給人拿來,到時候瞅瞅附近鄰居家能不能借到幾把,這從大東頭走到大西頭也太累人了。

沈強回過頭來又接到半路,沈衛民才算是回到家裏了。

看到沈強,李招娣沒表現出什麼異樣,大概是昨日沈強好好照顧了李家康的緣故。還不客氣的指揮他倆:“快去刷盤子,洗碗。”這大都是從村裏各家借

來的,刷洗一遍才好上桌。

兩人毛手毛腳,都不是會幹活的料,不過坐起來還算認真。

“強子叔,你來了。”李家康回到家,一眼就看到了沈強。前天吊河裏處出來的情分,到今天還算穩固。

沈強熱情的應聲,兩人黏在一起說了好一會二話。

因為要準備中午的席麵,大妗子葉淑芬而金子曹蘭一早就過來了,都不是空手來的,以往他們來家裏都要帶上幹糧。這次不是幹糧,是兩床棉布單,這可是稀罕物,供銷社裏價格不低還要布票。

農家一年四季得不了幾張布票,都得攢著給兒子閨女結婚時候用,兩個妗子也算是大手筆了。不過妯娌倆帶來的是曹蘭織的,別看二妗子咋咋呼呼,不咋會說話,但妥妥的有一技之長。

說起這個來,還有一段故事。像織布,染布這門子手藝,一般都是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女,這是自古以來種花家匠人的傳承意識。曹蘭父親是個老頑固,不過她娘是個活絡的,生在動亂,活在亂世,讓她懂得人活著必須有一技之長,有一技之長就有保命的手段,不管到哪兒都餓不死。

兒子她倒不擔心,就是這個閨女被她給寵壞了。這以後受了委屈,他們在時還好,他們不在了,閨女活不活得下去都是問題。越想越心驚,老太太就偷偷把織布的手藝傳給了女兒,就連曹蘭的陪嫁也是織布機。

不過據他娘李招娣說,這織布機就是個擺設,進了李家大門,二妗子就沒織過布。後來才知道二妗子對這門手藝一點興趣都沒有,都是被她娘逼著才學。也就是後來,日子越來越難過,布料難求,她才開始擠出時間織布,給家裏孩子做衣裳什麼的,可是省了不少錢,沈衛民小時候就經常穿她織的布。

“快收起來,別讓你娘看見,不然一會兒又要刺兒我倆了。”曹蘭把布塞到沈衛民懷裏,讓他趕緊擱屋裏去。

李招娣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麵對娘家兩個弟媳婦,她有說不完的訓誡。稍作的不如意,她就拿出長者的姿態教育她們,她說不讓代禮那就是不能帶,帶了就得挨批。

“好,”沈衛民笑著應了。

沈秀來的也不晚,三個兒子她沒帶全,隻帶了最小的家梁。她到了才知道今兒是她小弟訂婚的日子。

“這麼大的事情,你都不跟姐說一聲?”沈秀說他弟。

沈衛民心說他也是回到家才知道的,上哪兒提前說一聲去。“知道你今天回,就沒專門去通知。”

“回來就行,哪那麼多講究,訂婚家裏又不要客。”李招娣從廚房伸出頭來,“今兒咋沒把三個孩子都帶來?”

“難得的周末,他大姑、二姑都來了,我就讓慶林帶著兩個大的過去了。”

李招娣這才點點頭,“行。今兒我們小家梁有口福,讓你大舅奶奶給做好吃的。”

嚴家梁高興的直蹦。

沈衛民領著外甥去找李家康和葉聰,沈秀順勢就進了廚房。

“廚房裏煙熏火燎的,進來做什麼?你現在可是客人,去讓你弟給衝完糖水,先養足精神。一會兒好好看看你弟妹合不合眼緣。”大妗子葉淑芬趕緊說。

“我這個當姐姐的合不合眼緣可不算事,三柱看上了才是正經。”沈秀對趙琪還真沒有一點印象,要是說起她二姐,她倒是知道不少。

“娘,你和我說說這趙家三姑娘唄。”沈秀坐在灶台口,一邊燒火一邊問道。

“小姑娘長得好,比你弟小兩歲,是個勤快的姑娘。說話辦事也很省事。村裏不少人盯著呢,最後就看上你弟了。”李招娣笑嗬嗬的說道。

要說之前,她是有些不滿意的,單說趙老四這親家就不好處,你說要是離得遠也好,都在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親家這麼難搞,誰受得了,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基本是解決了。唯一的顧慮去掉,單純看趙琪這個姑娘的話,李招娣還是很滿意的。

兩家定親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有不少老姐妹攛掇她,說你家三柱子都是城裏的工人了,為啥還娶一個鄉下土姑娘,要找也得找城裏人。

也有的說這趙琪,雖然說是個勤快姑娘,不過連地都沒下過幾次,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個工分,你家三柱子

有大手大腳,這兩口子湊到一塊,你們老兩口可就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