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他的父親是著名律師,他母親是富裕銀行家的女兒。他13歲被送到一所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讀書,在這裏,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早接觸計算機編程的一群人。他大學肄業,創辦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他的母親和IBM公司的一位高管同為某慈善基金組織的董事會成員。要知道,當時的IBM公司可是世界上最牛的計算機公司,而這位高管正準備進軍台式機業。因為他母親的斡旋,他贏得了與IBM公司的合作,並最終取而代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計算機公司。他和他公司的名字,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那就是:比爾·蓋茨和微軟。這個故事,是不是與大家通常聽到的版本不一樣?
有一個人,他通過同學認識了一位電子技術天才和超級宅男史蒂夫·沃茲,兩人因為共同的愛好成為好朋友。在他的啟發和鼓舞下,沃茲研發了適合普通人使用的、又酷又炫的台式電腦,為了把這款“天才的產品”銷售出去,他又“慫恿”沃茲和他一起成立公司。他的名言是“活著就為改變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做到了。他和他的朋友創造的產品風靡全球,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新體驗。他和他公司的名字是:史蒂夫·喬布斯和蘋果。喬布斯和他的朋友沃茲的名字都叫“史蒂夫”,因此被人們譽為蘋果公司的“雙雄”。雙雄聚首,蘋果電腦就呼之欲出了。
有一個人,他隻讀完初中就開始闖蕩江湖,做過茶樓的跑堂、五金廠的推銷員,隨後,他流落到香港,成了“漂”一族。經過若幹年的打拚,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看好的塑料市場。當時的他下定決心投資塑料行業,然而,他沒有啟動資金。怎麼辦?好在他有一位有錢的舅父,是當時香港鍾表行業的大亨,他向他的舅父伸出求助之手。舅父一下子借給他4.3萬港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70萬元人民幣),他用這筆錢走上了財富積累之路。他後來成為了華人首富,他就是李嘉誠。
有一個人,他辭去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東拚西湊,籌到50萬元,創辦了一家小小的互聯網公司。他公司的合作夥伴和員工,都是他身邊的朋友和學生。他的名字叫馬雲。
有一個人,他說服了自己的大學和中學同學,一起集資50萬元(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都是50萬元?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注冊公司必須是50萬元),創辦了一家公司,並且很快成長為龐大的企鵝帝國。他和他公司的名字是:馬化騰和騰訊。
他們的傳說,已經在江湖流傳很久;他們的成功,鮮活地詮釋了本書要探討的主題:一度人脈。
一度人脈這回事
別著急!您也許對“一度人脈”這個詞感到陌生,希望立刻知道它的含義。不過,在作出解釋之前,我們不得不了解另一個概念:六度人脈。
1967年,美國社會學家Stanley Milgram(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他挑選出一批誌願者,要求他們把包裹寄給一位陌生人。實現的方法是:每一位誌願者先把包裹寄給朋友圈中最可能認識陌生人的那個人,那個人再以此類推,直到包裹最終抵達那位陌生人。
誌願者們預計包裹會輾轉上百位中間人,可事實上,成功送達的包裹平均隻有六位中間人。
於是,六度人脈理論應運而生。簡單地說,六度人脈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位與你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你隻要通過六位中間人就能夠和他們建立關係。
在六位中間人裏,第一位就是你身邊熟悉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等等。他們與你關係密切,而且彼此熟悉,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接觸頻繁。你可以通過他們,與他們的朋友建立關係,並且依此類推,拓展更廣闊的人脈。這些人,就是你的一度人脈。
一度人脈是你構建一生人脈網的基礎,更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石。比爾·蓋茨的一度人脈是他母親;史蒂夫·喬布斯的一度人脈是身邊的朋友;李嘉誠的一度人脈是他的舅父;馬雲和馬化騰的一度人脈是他的學生和朋友;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成功人士,他們正是充分發揮了一度人脈這根杠杆的力量,撬動了龐大的人脈資源,為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喬·吉拉德是一位了不起的銷售員,他曾經連續12年平均每天銷售六輛汽車,因此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並且至今還占據著銷售第一的寶座,沒有人能夠打破。喬·吉拉德也是一位很受歡迎的演講家。他用自己的事例告訴大家如何成功。
曾有一位培訓師參加了喬·吉拉德的演講,他回憶說:在演講開始之前,參加培訓的所有人都收到了喬·吉拉德的名片,而且不止一張;喬·吉拉德走上講台,沒有開口說話,而是打開西裝,掏出一大遝名片撒向在場的聽眾;全場默然,然後喬·吉拉德開口說:“這,就是我成為世界第一推銷員的秘訣!”全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