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一戰,血流漂杵。
無數的大宋兒郎從此長眠在這裏,也包括那些數不清的遼軍。
由於精神疾病的衝擊,趙禎已經癲狂,不過好在身邊的官員們還保持著理智,在最緊要關頭死死護住了趙禎。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遼國就要敗了!
真真正正的敗給了大宋!
從大宋立國之日起,宋遼之間的爭鬥就從未有過停頓,而這百十年來的爭鋒,也從來都是大宋被欺壓。
而今,一切都變了!
大捷!
沒等趙禎恢複理智,幾位宰輔們開會一商量,馬上將大捷的檄文敲定,並且派出斥候各方報捷。
消息傳回了汴梁,所有人都在狂歡著,上到政事堂的那些官員們,下到街邊小販和百姓,都在歡呼雀躍中。
然而也有人此刻呆坐在原地,愣愣的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禦史中丞馬德祿此刻就是如此。
比起大宋擊敗遼國後帶來的喜悅,他心中更多則是茫然和悔恨,甚至有種被某些東西一下掏空了心的感覺。
為何?
老夫自認這些年雖渾噩官場,但也是一心為國,並未有點私心。
可是為何?
遼國為何會敗,大宋為何能贏……
他心中清楚緣由,可知道此刻仍舊倔強的不肯認輸,他比任何都希望大宋強大,可卻不願承認這一切都是因為——新政!
是啊!
當年他們引以為傲的保守和堅持,到現在忽然成了笑話。
那些自詡為國為民的論調,如今都成了一級級響亮的巴掌,抽得他們臉頰紅腫,仿佛在告訴說他說——你錯了!
……
遼國兵敗雁門關,耶律宗真狼狽敗走。
宋遼之間的一場血戰終於落下帷幕,同時宋遼兩國之間的地位也在頃刻間發生了變化。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印證著一個事實。
大宋崛起了!
大街上的百姓們奮力的歡呼著,其中甚至有不少官員摻雜在其中,他們同樣在呼喊著,聲嘶力竭的發泄這心中的暢快。
比起這些百姓,這些官員們更能直觀的體會到遼國兵敗的感受。
一百年了。
從太宗皇帝起,大宋一直都在飽受著大遼的欺辱和剝削,從澶淵之盟起,大宋再未有過一日昂首挺胸過。
而今日,一場大戰後,曆史即將改寫。
從今日起,遼國將不再是大宋的噩夢,從今日起,大宋將真正的挺起了脊梁,從今日起,這片土地上的臣民,再也不用仰遼人鼻息。
這一切都是這場勝利換來的。
……
為了安定後方,趙禎和宰輔們即刻啟程率先回到汴梁。
作為首相呂夷簡一刻也未停歇,回來後便召集了宰輔和各班大臣們到政事堂議事。
畢竟這是一場百年來規模最大的戰爭,而且這次大宋贏了,所以之前的種種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等眾人落座後,呂夷簡看向王臻,道:“王相,如今我軍大捷,大宋與遼國之間以前的那些規矩也該重新設定了,秦為那邊怎麼說。”
從古至今,隻有勝利者才有資格設定規則。
以前遼國是勝者,於是從歲貢再那些諸多的不合理條約大宋隻能忍氣吞聲。
可如今大宋勝了,那這些不合理條約自然也就廢了,雙方的攻守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大宋該怎麼做?
秦為號稱大宋外交史上第一人。
如今的宋遼局麵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不可逼得太緊,也不可太過軟糯,這個尺度的確有些難把握。
王臻明白呂夷簡的話,可卻沒有直言,而是笑道:“呂相,如今大軍在外,陛下雖以回來,但軍權卻還在前線……”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話在座的都明白。
而且王臻的話中還有更隱晦的一層意思,那就是秦為如今可是軍權在手,這個時候往前方去信,那就是害人。
若此事被趙禎知曉,再被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言官們一攪和,此事很可能就會讓秦為成了眾矢之的。
畢竟他此番攜大勝之威回朝,整個汴梁官場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