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肉眼可見的天賦(1 / 2)

縣政府辦公室的辦公桌上堆放著一打海藍色的文件夾,幾十頁資料攤開,看樣子已經被翻閱了無數次。

和往常一樣,劉書記和財政局局長老範就最近的局勢進行了一次對話。

“……情況大概就是這樣了。”

財政局老範把材料彙報完,與他對麵的劉書記露出一副思索的模樣,右手下意識夾起一根紅雙喜往嘴裏送。

豪安集團背景實力雄厚,先不說其母公司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僅僅是豪安這個品牌的市場估值都有幾十個億。

球衣,球鞋,功能飲料等等,和體育運動相關的產品,豪安都有涉及,與飛踏、萬馬並稱為體育界的三巨頭。

這次能與豪安高層會麵,也是通過熟人牽線搭橋,要是抓住這次機會,餘縣的發展可能會有一個突破口。

經過這幾天的接觸,劉書記心中有些失望,豪安集團意圖很明確,他們不願意在餘縣這個偏遠落後的城市投入太多的精力,他們布局的重點是那些大城市。

劉書記當然知道商人追本逐利,要得到豪安的資金投入,首先必須有讓其心動的籌碼。

從財政局局長手中的資料來看,豪安和萬馬、飛踏這三家巨頭開始在各個城市布局,以成熟的商業化運作為構架,打造自己的籃球聯賽係統。

飛踏的FTK、萬馬的WEA,豪安的HTH都是各自旗下的純商業聯賽,他們會選擇高校進行戰略合作,在球員選拔以及培養上投入大量的成本,一但挖掘出潛力可觀的球星,反過來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劉書記對這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非常感興趣,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資金的投入隻能前期拉動經濟增長,而一個完善的商業係統對經濟的影響會是深遠的。

不過餘縣最受推崇的還是乒乓球,不僅群眾基礎廣,教學質量也過硬,出過幾位國家一級運動員,有專門的教練特意來餘縣找好的乒乓球苗子,這裏好山好水,也將這裏的人孕育的十分靈活,一舉一動都充滿靈氣。

如何讓籃球在餘縣紮根,這是劉書記首先要去解決的問題,其次要聘請專業的籃球老師,最好有經驗,年紀大一點的優先。

“先簽三年的合同,地可以批下來,其他的條件也可以都答應,但一定要求豪安集團多派幾個有經驗的籃球老師過來教學,費用我們可以墊付!”

劉書記順手把煙頭掐滅,“你從各個學校選一些體育老師作為助手,好好學學經驗,還有‘雲國鬆’飲料這一塊繼續堅持,資金很快到位!”

最後,劉書記又安慰道,“也別太有壓力,也沒有必要急於求成,這次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步子快不一定走的遠!”

財政局局長則想法不一樣,現在的經濟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劉書記比自己年輕,但是做事情太慎重了,考慮太多反而不好。

餘縣推行“籃球經濟”,因為短期沒有甜頭,在基層響應力有限,若是沒有實打實的強效政策保駕護航,這幾年絕對不會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