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山(1 / 2)

浮雲山,一千米的海拔,位於兩省交界處,因積雲在山腰,雲海彌漫而得名,不過這個地區山脈眾多,隻能算的是小景點。

一個近代仿中世紀的道觀依山而建,坐落山腰,門口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牌匾上四個燙金大字——浮雲山道館。

可是門口人影寥寥無幾,一名五十多歲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蹲坐在道德天尊邊的紅木凳上,心煩意亂的翻著賬本。

這名男子束發盤髻,一根木簪別住,下巴留了個羊角須,正是這個浮雲山道觀的創始人周海生,喚作自己為蒼鬆道人。

周海生本不是道士,而是一個開發商,十年前做生意賺了點小錢,他原本想在山頂做一個小別墅,結果地皮買了之後,有關部門不允許在景區私自蓋別墅,所以隻能變相的做成道觀。

道觀占地八百個平方,當地的有關單位還特意分撥了一塊地皮,用於當地景區的建設,道觀建成後,竟然還有周邊的道士慕名來投。

周海生看著紅筆勾出的一個個支出,水費,電費,夥食費,人工費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少說五個數。

再翻幾頁,看到賬本上少有收入項目,不一會眉越皺越深。

近幾年的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現在都流行出國旅遊,客流量驟減,加上浮雲山名聲不顯,故此中午開飯的時間也不見人影。

周海生想起今天早上賣菜的時候,看見的幾輛旅遊大巴,立馬掏出一個五英寸的智能機,撥通了一個號碼:“喂,是老劉嗎?今天山裏不是來了客人嗎?怎麼一上午都不見人影?”

話筒另一邊猶豫了片刻。

“是這樣的,今天確實接待了一批來自縣中的學生,但是今天是禮拜,老師都帶著學生去教堂玩了。”

“他們中午在那裏吃?”

“是的,都是免費的。”話筒另一端最後加上一句。

周海生一聽,火都起來了,手背青筋爆出,手機顯示屏被大拇指捏出了一連串的井號鍵,又是這幫子天主教!

自從三年前蓋了一家教堂後,信主的教徒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大家一窩蜂的朝教堂趕,道觀一年比一年冷清。

崇洋媚外!

周海生心裏生出一股惡氣!

浮雲山道觀用膳的地方在西邊廂房,一張黑檀做的大長桌,可容納二十幾個人同時就餐,桌麵上擺著四五個碟盤,裝的都是一些豆製品,隻占了長桌的一個小角。

碟盤邊圍著三個少年,最年長的不過十一歲,最醒目的是高出其他小孩子一頭的許飛,其他幾個小孩在凳子上動來動去,唯獨許飛安靜的坐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一副巋然不動的樣子。

許飛其實早就餓了,自從穿越來到這裏,不僅身子長高了,就連胃口變得特別大,像這種小孩常用的吃飯小碗,也就是幾口的事情。

“師兄,你說我們要等多久才吃飯?”一個小孩問許飛。

“快了,快了,師傅馬上就來了。”許飛是這幫小孩子的師兄,道觀剛建好,師傅就在醫院把他領養回來,當時還由當地的新聞媒體報道過這件事,使得道觀的生意紅火了一段時間。

每天早起打坐,白天去學校讀書,晚上跟著道觀的張老道士長跑,這浮雲山道觀已然是他另外一個家了。

這個世界和以前不一樣,雖然也是華人國家,但是卻不叫中國,稱作為華夏,人種和膚色相似,僅僅文字上有點差別。

周海生木然的從門口走進來,除了幾個不成熟的小家夥外,其餘的人都能聞到了一股火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