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也真的是太過熟悉了,他們做出的評估也是與這方麵掛鉤對比的,一目了然。
可以說在地球人的心目中,核子武器就是人類所掌握的終極力量,一顆普通的原子彈爆炸也能夠立即產生快速蕩滌一切的威力。
通常無法燃燒的水泥鋼鐵,在這種威力下也會瞬間成為液體甚至汽化為氣體。
可怕的衝擊波與普通炸藥的震波性質相同,但是一枚當量為一百萬噸TNT的核彈在爆炸時,就會即刻摧毀附近五點六公裏範圍內的全部建築。
而五百萬噸級的“普通”型號的核彈,其殺傷半徑卻是擴展到了二十公裏左右的範圍。
但是——
“因為爆炸範圍是以立體擴散的,爆炸半徑看上去隻是大一點,難度就會成幾何倍提升。”
屏幕之中出現的老專家雖然一臉疲憊,但是麵對總理的問詢與嚴肅的目光,還是隻能夠老老實實的回答問題。
正是因為核彈殺傷範圍的提升,與需要投入的花費,實在是不成正比。
所以世界各國都已經不再搞什麼超大當量的型號,轉而更傾向製造一些適當的戰術核彈。
多就是好,大就是美——
這樣的思想一開始的時候本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一開始研發核彈的初衷就是為了一枚彈頭幹掉一座城市嘛!
“但是那是在二戰時期甚至是冷戰初期,那個時候的城市隻有那麼一點兒大,比起現在這個時代的城市的區別太大了。”
對於這個問題,老專家苦笑了起來,這麼解釋說道。
“廣島的原子彈當時也隻摧毀了三分之二左右的城市,而且很大程度上不是靠炸,而是靠燒……那個國家木質建築為主的特殊性,使得城市在核打擊時產生了火風暴……”
“隨著核彈當量變大,殺傷範圍的增加卻是遞減的。就像是核彈之所以采取空爆的方式,是因為這樣衝擊力和輻射就無法被地形因素所削弱……”
“像是拍攝到那種風暴一樣,在地表上一路平推到入海,是幾乎不可想象的。”
“這些我也知道,我隻想問一下,比起衛星捕捉到的那個人型生物來說,我們……有多少的底氣?”
總理沉聲問道。
“……”
“……”
老專家沉默著思索了好大一會兒之後,還是點了點頭:“根據初步拍攝到的圖像資料的數據揣測,那種威力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戰術核彈了……”
“但是如果那個威力就是上限的話,那麼其實還不算什麼,我們的戰略核彈隻會更加的可怕,例如說以前的「赫魯曉夫炸彈」,一億噸TNT當量氫彈……”
“雖然性價比不值得,但是在有必要的時候也就不需要講究性價比了……那個威力絕對要比現在加裏曼丹島上發生的事情超出太多了。”
“不過重點不是這個,我們都知道核武器不可能隨便用,也不會說是像扣下扳機就能夠擊發子彈那麼簡單……那個人型生物的威脅程度更多的是體現在他能不能隨意使用那種攻擊的方麵。”
“……”
“……”
老專家說到這裏,總理也基本明白了,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相當沉重的歎了口氣:
“也就是說,可以簡單一劍揮出那種毀天滅地、排山倒海的威勢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顆人形核彈?”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相信其他國家這個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老專家點點頭,神色顯得相當的難以接受——
“說起來,我實在是不能夠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外星人,那麼根本就是神話裏的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