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 2)

元康5年,惠帝薨逝,傳位廉王蕭昭佑,改年號為嘉合,史稱嘉合帝。

嘉合元年,蕭昭佑初登大寶,年幼不能臨朝,多數事情是由幾位內閣大臣一起商議,由蕭揚歡拿主意。大朝會上,不過是點卯,平素裏還是聽幾位大儒授課,還有被蕭揚歡提點著為君之道。

元康帝後妃不多,蕭揚歡等幾個進宮之後,便以小公主年幼,不能出宮為由,將謝皇後等人留在宮裏,又將廉王府的一眾庶母接進宮來,各有分封。

這日,謝皇後來見蕭揚歡,見了蕭昭佑又在讀書可憐,替他說幾句好話。

“到底年幼,我看裕王比皇上大不了多少,日日玩耍。也不要逼得太緊,累了身子不好。”

蕭揚歡溫聲,才讓朱公公將批閱好的折子發回門下省,瞧了蕭昭佑一眼,見他老老實實的看今科科舉的士子文章,這才道,“兒臣知道的。您此次來是有什麼事情?”

“先帝除孝,幾位老太妃的意思是辦場賞花會,也讓宮裏熱鬧熱鬧。”謝皇後溫聲道,“另外漠北使團已經問了好幾次,他們的公主嫁給誰?”

蕭揚歡一愣,繼而失笑,“這個倒是忘了,漠北的這位公主自年後便沒有見過。這次賞花會,您看著辦。”

謝皇後得了準信兒,心裏越快,“那好,花會的事情我就領下,讓崔太妃給我幫忙,也省的她日日說宮裏不如王府自在。”

等謝皇後走了,蕭昭佑這才抬頭,“阿姐,漠北公主會留在京城和親麼?”

“阿平覺得呢?”蕭揚歡放下朱砂筆,“若是和親,宗室中並無可堪匹配的王爺世子。”

蕭昭佑稚嫩的臉上出現一絲凝重,“今日徐駙馬授課,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漠北使臣自漠北遠道而來,我覺得不該讓他們敗興而歸。但是兩國交好,牽扯太多,我也不知道。”

蕭揚歡不由得想起從前,也是這個時候,孝賢皇後允了漠北和親的要求,日子定在三月裏,送她遠嫁。

“公主和親,意在兩國交好,若是兩國開戰,公主該當如何?”蕭揚歡道,“且兩國交好,又不止有一個和親的法子。何況皇室人丁不興,便是公主,惠帝一朝隻有一位,父親的姊妹們,在世的也不過三位,這還要算上遠嫁北宋和親的四姑母。”

蕭昭佑垂眸。

“阿平,便是他國公主到了咱們這裏,又真的能放心她就真的會向著我們麼?”

“為君者,當有雷霆之勢,治下的百姓才不會軟弱可欺。先帝送嫁四姑姑後,多少個日夜不能安心。所以,阿平你記著,自你起,我楚朝,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

蕭昭佑仰頭,看著凜然而決絕的蕭揚歡,心裏也燃起一絲霸氣凜然,若是自他而起,南楚不再和親割地,他一定會是南楚最好的皇帝。“好!”

二月末,皇宮舉辦賞花會,京城大多數人家都收了帖子,漠北使臣三王子拿著帖子,問道,“真的不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