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四肢,滿地的鮮血。
一個正常人看到這樣的照片隻會感覺到害怕,而不是欣賞。
無頭癖,這是霍軒和古時七說的一個小眾的性癖圈子。
這個圈子裏的大部分是男性,他們認為女性的頭部是缺乏美感的,人類的四肢十分協調,但是頭部的存在破壞了這種完美的狀態,他們渴望擁有一個沒有頭顱,或者頭顱是可拆卸的伴侶。
他們認為把頭顱排除出去,膚色體態和體型打造出來的美學平衡才是真正完美的人體。
總的概括,這些男性渴望有一個無頭女友,給她們梳妝打扮穿著各種漂亮衣服,觀察她們的日常生活。
就跟胡飛羽在地下室牆上掛著的那些畫一樣。
在聽到霍軒說這個無頭癖的時候,唐雲就覺得非常不解。
唐雲:“如果說這些男的覺得女性沒有頭是不完美的,那他們有頭也是不完美的,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頭先砍掉,我看這些人就是一天天吃的太飽沒事做了,才弄出這個那個的癖好。”
“成天意淫著這個女性沒有頭,那個女性沒有頭,這麼喜歡把自己的頭拆下來玩不就好了。”
唐雲對這種行為表示厭惡。
但其實隻是幻想一個無頭女友的人是這個圈子最溫和的一批人。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愛好是源於維多利亞時期的頭首分離攝影。
胡飛羽:“我就想不明白了,怎麼社會越進步,對於藝術形式就越苛刻,你們看兩百年前就有這種攝影方式了,當時的人們都能夠接受,怎麼現在就大驚小怪的,還有死亡攝影,初衷都是好的,畫麵也很美,一群人在哪裏喊好詭異啊好可怕啊,一點藝術的審美都沒有。”
在十九世紀初,照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物肖像照片在當時風靡一時,很多人都願意去拍攝照片,在上流社會,這更是常見的事情。但是照相機還沒有普及,照相的成本依舊十分高昂,可就算這樣平民也還是會去照片,去拍攝一些特別的照片。
親人的離開對我們家人是很大的打擊,在那個時代,孩子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孩子的死亡對於父母來說不亞於是世界崩塌,他們想要留下一點關於孩子還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證據。
這也就有了死亡攝影。
那個時代有這麼一句流行語:“如果他們看起來還活著——那麼他們就是活著的。”
確實像胡飛羽所說攝影本身是藝術,一些攝影方式的初衷點都是好的,但是用的人多了,初衷就慢慢的被扭曲了,如果說一開始是為了紀念,隨著時間的變化,有些人開始拍攝一些令人不適的照片,溫馨慢慢變成了獵奇。
古時七:“你要說死亡攝影最開始是受人推崇的那沒有問題,但是頭首分離攝影從剛開始就遭到了抵製。”
胡飛羽有些詫異的看著古時七:“你怎麼知道。”
這些攝影風格很小眾,有些專業學攝影的人都不知道的。
古時七:“頭首分離攝影是當時的先鋒攝影師利用複數底片合成的技術進行創作的,由於當時的攝影發展並不完善,做到這一點的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他們的本意是通過攝影技術營造出一種強烈的現實扭曲感。”
古時七:“單從這一點上來講的話有點像超現實主義和魔幻現實主義。”
“他們的想法很好,但是照片剛放出來就惹了不少麻煩,受到了民眾的抵製,所以我們很少能看到流傳下來的頭首分離攝影作品。”
胡飛羽:“對,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想創造出一些作品,讓這種攝影可以再一次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世人的眼中,被大家所接受。”
霍軒:“所以為了創作這些作品,你開始殺人。”
胡飛羽無奈捂臉:“我的天啊,跟你們都講不通的嗎?我都說了我沒有,我隻是拍照,沒殺人,想要創造出一個無頭女性的照片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比如說把她們的頭用床單包裹起來,或者是利用環境的光創造視覺懸崖,讓她們看起來像是沒有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