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到劉浩、郭明、趙銘他們心裏去了,不住點頭,大是讚成。
“火長,我也願在李什長部下做戍卒!”鄭大仕很是豔慕。
象李昌國這樣身手了得的人不多,跟他著,誰會愁沒有軍功?誰會愁沒有美好的前程?不僅鄭大仕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其餘三個什長也是一臉的豔慕。
“費雷,你能如此想就好!李什長,走,去選武器!”康德親熱的執著李昌國的手,在前麵帶路。
“走!”李昌國已經成了戍堡的焦點,一舉一動無不是牽動著戍卒的神經,戍卒們快步跟上。
這個戍堡雖小,卻是地位重要,是扼守小勃律進犯的重地,在這裏貯存有不少兵器。李昌國挑了一把六石硬弓,一杆二十斤重的長槍。
六石硬弓是唐軍中最硬的弓了,當李昌國拉開六石硬弓時,一片尖叫聲響起,戍卒們既是震驚,又是欽佩。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槍太輕了,不過二十斤。這已經是戍堡裏最重的槍了,李昌國隻能先用著,等有空去疏勒打造一杆趁手的長槍。
另外就是唐軍的基本裝備橫刀和鎖甲。
橫刀直線型的刀身,優美流暢,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長約三尺,寬約五厘米,刀光閃閃,極是鋒利。
橫刀與漢朝的環首刀齊名,是中國曆史上最富盛名的兩種戰刀之一。唐軍席卷天下,橫掃萬邦,滅國數十,橫刀功不可沒!
鎖甲也是唐軍的製式裝備,是唐十三鎧之一,大量裝備唐軍。是用鐵絲編織甲葉而成,甲葉明光閃亮,看上去極是美觀,很是舒適。
當天晚上,戍堡裏歡聲笑語,喜氣洋洋,歡迎李昌國的到來。
李昌國沒有架子,平易近人,與一眾戍卒打成一片,深得戍卒的喜愛,戍卒對他的好感刷刷急劇提升,李昌國真正的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了。
在歡慶之餘,康德給李昌國介紹軍規,以及守衛戍堡的要領。
次日,李昌國早早起床,在校場裏練習武藝,先是練的槍術。
長槍如同長在他的手臂上似的,李昌國使將起來靈活異常,變化多端,動若雷霆,勢如遊龍,氣勢磅礴。
紮、攔、披、崩、掃、點、挑、劈、撥、架、絞、纏、刺……各種要訣一一使來,一套非同凡響的槍術在他手裏得到完美的演繹:靈動如同靈貓捕鼠,紮時如同旋轉乾坤,刺時如同蛟龍出海,點如蜻蜓戲水,崩如巨斧開山……
李昌國出身於武術世家,自小練得一身好武藝,槍術更是他的必修課,一杆槍使將起來得心應手,圓轉如意。
這槍術源自武當,出自武當秘笈。當然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所謂秘笈,而是武當的不傳之秘。記載槍術的秘笈完全有資格成為故宮的珍品,這是他的祖上傳下來的。
他的祖上出過一位武術宗師,差點當上武當掌門,若不是在比武定奪掌門之位時以一招惜敗的話。
“呼呼呼!”
使得性起,一杆槍如同風火輪,風聲大起。
練完槍術,再練箭術。十八般武藝,各有所長,箭術對練武大有好處,李昌國自小練得一身不錯的箭術,具有百步穿楊的本領。
“砰!砰!砰!”
三聲入靶的沉悶聲響起,三枝勁矢貫穿靶心,呈品字形。
康德他們看著李昌國練武,個個呆若木雞!
啥叫高手?這就是高手!
李昌國昨日初來乍到,他們起初瞧不起,眼下方才知道,昨日李昌國隻不過展露他高強武藝的冰山一角罷了。
康德更是慶幸,自己竟然揀到寶了,麾下有如此了得的高手,不由得挺起了胸膛:“這升官是鐵定了!”
練完武藝,費雷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湯,還有幾張胡餅過來,笑嗬嗬的放下,提醒一句:“什長,您的早點。快些吃,今兒是我們當值!”
李昌國一瞧,肉湯上浮著一層油花兒,清香撲鼻,李昌國一吸溜鼻子,馨香鑽入鼻孔,再順著食道進入胃裏,勾動一陣饑火,食欲大動。
胡餅鬆軟可口,就著肉湯吃起來,非常享受。一通吃喝,竟然吃出一頭細汗。
剛把碗放下,郭明捧著一副盔甲進來,笑道:“什長,您的盔甲。”
唐朝以武立國,軍中尊重強者,李昌國這樣的強者更是軍中的明星,雖然他到來不過一天,他手下的戍卒對他是敬重有加,一人一件,就把整個事情辦得周周到到。
“幫我穿戴。”盔甲穿戴比較麻煩,一個人不太好穿戴。
郭明拿起盔甲,幫李昌國穿戴起來。穿上鎖甲,挎上橫刀,背負硬弓勁矢,李昌國平添幾分威風。
“威風!威風!可惜不是明光鎧!”郭明一陣打量,有點小遺憾。
明光鎧是“唐十三鎧”之首,是當時世界上的頂級鎧甲,是唐朝獨步世界的鎧甲。
其製造難度大,技術含量高,能製造明光鎧這類頂級鎧甲的,放眼全球,隻有唐朝。就是唐朝的勁敵,大食(阿拉伯帝國)也沒有這樣的技術。
明光鎧的防護力極強,“勁矢不能透”,對人的保護是全方位的,除了一雙眼睛、手露在外麵,其餘部位都在明光鎧的保護中。可以想一下,穿上明光鎧整個人就成了一頭鋼鐵怪獸,那種防護力不需要想的,可以在戰場上橫衝直闖。
因其護心鏡打磨得極為光滑,閃閃發光,故名明光鎧。
遺憾的是,明光鎧製作不易,隻有軍校或者唐朝精銳中的精銳才能擁有一套明光鎧,在這小小的戍堡,不可能有明光鎧存在。
“走嘍!”李昌國招呼一聲,率先出了戍堡,費雷他們緊隨著他出來,個個盔明甲亮,威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