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這地兒,我熟(2 / 2)

冬梅邊說邊摩挲著徐苗的後背,農村有這麼個習慣,誰要是嚇了一跳,就屢幾下後背。現代有的嬰幼兒驚到了,給他們提溜提溜後背,也是管用的。

徐苗無奈的搖搖頭,輕歎口氣,說:

“歐陽大哥還在書房呢?”

“嗯。”冬梅點點頭,指了指廂房,又說,“泉東他們都過來了,咱們包餃子去吧,剛才三郎跟我說,大少爺晚上在這兒吃餃子。”

徐苗聽了微微蹙眉,可三郎都答應了,她又能說啥。那孩子過了年十五,就算是大人了,以後等他決定不下場之後,她也打算把這個家交給他,現在基本上那孩子做的什麼決定,她都不會幹預。

“和的麵夠嗎?五爺也來了。”

徐苗這話說完,換做冬梅蹙眉了。想了一下搖搖頭,說:

“我現在去和麵,你過去包吧。”

“那也行。”徐苗點點頭,邁步直接去了廂房。

看起來今兒這頓餃子,還真是不知道能出什麼幺蛾子呢。

來到廂房,泉東哥四個、二郎、四郎、小五還有徐芽都在呢,大家都洗完了手,擼起了袖子等著包餃子。見到徐苗過來了,紛紛打招呼。

徐苗洗了下手,開始安排包餃子、擀麵皮的人。二郎內秀,擀皮、包餃子都會,家裏人口多,所以讓他跟徐芽、自己還有冬梅一起包餃子。

至於擀皮的即使泉東跟泉北,泉西跟泉南一會兒去燒火,四郎還有小五照例擺餃子。分工明確,大家開始幹活。徐芽事先泡好的銀角子拿過來,這就跟現代包硬幣一樣,圖一個吉利。

今年吃餃子的人多,這銀角子包的也就多,足足準備了十五個,就是圖個樂嗬。徐苗跟二郎包著銀角子,四郎跟小五都一旁說著悄悄話。

無非就是說什麼這餃子有特點,到時候就吃這樣的。別看念了書,到底還是孩子,喜歡玩、喜歡熱鬧。包了兩劑子麵團,冬梅端著盆過來了,大家繼續包餃子。

泉南照例說著他的評書、段子,這一次他們出去打聽消息,基本上都是去茶樓、酒館,倒是聽了不少奇聞、見聞,這個朝代沒有電腦、網絡,也就靠這人嘴,來傳播消息了。

包好了三蓋簾,泉南跟泉西還有小五,一人端一蓋簾,打算送去廚房。還沒等走呢,廂房的門打開,覃五爺、歐陽旻睿還有三郎進來了。

大家又都趕緊放下手裏的活兒,跟那兩位爺兒請安。覃五爺笑嗬嗬的擺擺手,說:

“今兒過年,又是在家裏,一切從簡,不用那麼多禮。”

說著,從懷裏掏出了幾個荷包,徐家姐弟四個,二郎、四郎都有,就連冬梅跟泉東四個都有。徐苗看著手裏的荷包,不禁微微蹙了眉頭。

春天那會兒,覃五爺走的時候,二郎跟四郎還沒過來住。就算是泉東他們四個找到了他們,那個節骨眼兒下,覃五爺也不可能問家裏都誰在,那……

哦,應該是大奶奶。那日她來的時候,見到了家裏的人,應該是她告訴的吧。

大家接到荷包,紛紛衝覃五爺行禮、拜謝。堂堂侯爺的賞賜啊,多大的榮幸呢!

徐苗摸了摸手裏的荷包,應該是首飾,揣好之後,又擦了擦手,繼續包餃子。歐陽旻睿看著覃五爺,笑嗬嗬地說:

“子恒,咱試試?”

子恒。徐苗聽了挑了下眉頭。從認識他開始,就隻是知道他姓覃,是侯府的五爺,鐵騎大將軍,老侯爺過世之後,他世襲爵位,大家都喚他侯爺、或者五爺,所以她也一直跟著叫。

不過挺歐陽紫鳶曾經提及過,這個五爺單名一個偉字,那麼這個子恒……

哦,應該是他的字。

大戶人家的名字講究多,起名都會起一個字,類似農家的小名吧。當然,人家那個字是尊重人的,他們農家的小名,則是為了好養活。

徐苗琢磨著那個“字”呢,忽然感覺有人碰了她一下,小妮子扭頭一看,居然是覃五爺,手裏拿著一張麵皮,一臉誠懇的看著她,說:

“教教吧,我也學學。”

呃……

徐苗聽了有些無語,誰敢讓堂堂侯爺包餃子啊。剛要開口勸說,不想對方一臉牲畜無害的笑著說:

“過年了,又是在你們農家,沒有大小之分,沒有規矩一說,教教吧。”

“是啊丫頭,教教子恒,他還真沒弄過。”歐陽旻睿打趣的說著,如果不是臉上的麵具,如果不是那嘶啞的聲音,誰能想到這個人,曾經闖過鬼門關呢?

“哦,好吧。”徐苗不再堅持,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