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事兒,三郎自然是義不容辭,接過銀子點點頭,小心的揣進袖口。院子裏傳來小五跟武連權的說話聲。武先生聽了,衝徐苗擺了下手,說:
“我先回去了,你三伯娘這病吃三個月湯藥之後,你帶她去鎮上,我再給她看看。”
“行。”徐苗點點頭。三郎走過來,比劃一個“請”的手勢,說:“我送您。”
“好,好。”武先生點頭,跟三郎出了屋子。
房門打開,徐正海也站在門口,蔣氏看著當家的,衝徐苗點點頭,也跟著出去了。屋子裏頓時就剩下單氏她們三個,單氏看著三房兩口子的背影,衝徐苗比劃了一個大拇指,說:
“苗兒啊,這事兒你辦的真地道,相信你那個三伯娘啊,以後肯定不會再起幺蛾子了。”
“不僅不會,肯定得對他們四個啊,掏心掏肺的。”李嬸子再旁補充著說。
兩個人管理工廠已經有些日子,說話、看人,那可比以前要好很多。徐苗聽了,讚同的點點頭,喃喃地說:
“我是真沒想到,我三伯娘居然會寫字。”
“這個啊,我可知道。”單氏再旁說著,“當初你大伯中童生那會兒,還不像現在呢。每天跟三郎、虎子他們一樣,每天都走著去書院,回來就在你們院子那念書。”
“蔣氏不是沒啥事兒嘛,就問你大伯能不能教教她,她就學著玩。你還別說,那會兒你大伯還真教,後來有一次我去給你奶送點東西,你奶就不讓你大伯教了,再後來你三伯娘也就沒學了。”
徐苗聽了,搜索原主的記憶,還真有兩個人在院子裏,用小木棍寫字的情景。一旁的李嬸子聽了,高興地說:
“哎喲,這樣可真是太好了,讓人好好帶帶她,日後肯定能獨當一麵。”
“可不是,你算是撿到寶了喲。”單氏醋意的說完,兩個人全都笑了。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二人一起告辭回家。徐苗把他們送走之後,來到前院的客廳。
村民們送的禮都在這兒了,徐芽說、小五記、三郎把東西攏起來放在一起。這一次燎鍋底兒的人,明顯比上一次要多很多,基本上這次全村的人都來了。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都在工廠做工,主家辦事兒,自然得來捧下場。基本上送的都是雞蛋、尺頭、鍋碗瓢盆。徐苗走過去,四處擺弄了一下,忽然停下手,左手邊是一個盒子,絨布的盒子。
三郎看著大姐的樣子,開口說:“這是二伯家跟李大叔家合夥送的。”
兩家合夥?!
徐苗更加好奇了,伸手將盒子打開,裏麵是六個青花瓷碗,還有同款的盤子六個。農村講究送雙,這兩套一共十二個,雙數,很吉利。
這麼高大上的包裝,想必價格也不能便宜了,不然兩家也不可能一起送,咋還不得十兩銀子打底啊!這禮可真厚啊,徐苗不禁有些咂舌。
二郎跟四郎剛送完東西回來,一看那盒東西,都是一愣,四郎年紀還是小,新鮮的湊過去,蹲在盒子旁看,並沒有伸手,很是規矩的看著徐苗,說:
“大姐,這碗可真好看。”
天天跟小五混,自然也就跟著叫徐苗大姐,顯得還親一些。
徐苗伸手拿了一個,把玩了一下,給一旁的四郎,說:“拿著,好好看看。”
四郎聽了忙不迭的搖頭,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後腦勺,說:“還是算了吧,我在毛楞的給弄碎了,看看就行。”說完,還衝徐苗齜牙笑著,很是討喜。
徐苗把瓷碗放回去,伸手輕拍了下四郎的腦門,扭頭看著徐芽,說:
“芽兒,今兒開始咱們就用這套碗筷吃飯吧。”
“啊?!”徐芽有些不願意,“我還尋思等家裏來人時再用呢。”
“不用啊,咱們用吧,來人再說來人的,這送了那麼多呢,總有好的。”徐苗說著又從其他碗盤中,挑了四套,看著三郎說,
“把這個給三伯娘他們送去,老宅那邊分家,碗筷啥的估計就給了他們兩套,其他的肯定都賣給貨郎換錢了。”
三郎聽了點點頭,又拿了一把筷子,轉身要走。四郎見狀,忙開口說:“三郎哥,我也跟你去。”
“那走吧。”
四郎笑嗬嗬的起身,蹦蹦噠噠的跟著三郎出去了,徐芽指著又一堆的東西,二郎秒懂的走過去,將東西拿去了倉房。家裏這一次收的禮可不少,不過這收得多,隨的也就多。
二郎走後,徐芽指了指棉布跟雞蛋,說:“常山伯家的兒媳婦這個月的月子,到時候送五十個雞蛋,三尺棉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