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等道過年,就不用花錢買豬肉了,而且還能有點兒剩餘的錢。供孩子念書,不是說說就可以的,那都是需要銀子的啊。
“大姐……大姐……”
“啊?什麼?”徐苗扭頭看著三郎,笑了一下。
“姐怎麼老發呆啊,想什麼呢啊,我剛才說,讓我幫你那點兒吧,那骨頭太沉了,我拿點兒輕巧的。”三郎懂事的建議著。
徐苗聽了點點頭並沒有拒絕,把手裏的五花肉跟豬心、豬肝交到他的手上,然後說:
“姐沒想什麼,就是琢磨來年開春,咱們家也抓豬羔子來養的事兒,要供你跟小五念書,總不能說了就供了啊,咱們得付諸於行動。”
三郎聽到這話,微微蹙眉的搖搖頭,說:“大姐,咱家什麼情況咱們都明白,供小五一個都很費勁了,再供我……隻怕不成,這樣吧,讓小五去念書,然後回來教我,這樣……”
徐苗聽到三郎這麼說,突然有了想法,輕拍三郎的肩頭,驚喜的說:“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小五才五歲,明年念書也是可以的,這樣三郎,過了年你先去念書,回來教小五跟芽兒識字,等小五七歲了,再送他也不遲。”
“大姐,我不是這個意思,我……”
“好了好了,這事兒先不說了,先辦年貨,家裏的棉被都得換換了,走,去布莊。”徐苗笑嗬嗬的,拉著撅著嘴的三郎繼續往前走。
一路大肆購買,還真是沒少劃拉,口糧家裏夠了,不需要再買,隻需要買點兒細糧過年吃的東西。
十斤大米,十五斤白麵,這是留著送人跟自己家吃的,棉花因為已經過季,所以這會兒照入冬的時候便宜了不少,一口氣又買了二十斤棉花,扯了好幾尺棉布、花布。
家裏的被子已經不能再蓋了,趁著年前,她辛苦一下,把被子都拆了,貪個晚、起個早,把新的鋪蓋做出來,這樣也好歡歡喜喜的過大年。
瓜子、點心、糖塊這些,更是不能少,原主的記憶裏,徐家年年都有這些零嘴,可年年他們姐弟都吃不上。
這會兒他們自己當家做主,自然是不能再虧待了他們。一路采買,足足花了近八兩銀子,三郎心疼的不行,徐苗倒是覺得挺實,買了那麼多的東西。
要說最費錢的,也就是那套筆墨紙硯了,他們買的是最不好的,竟然也花了二兩銀子,果然是書生的銀子,最好賺啊。
他們是剛剛分的家,除了口糧解決了,其他的全都得他們自己折騰,每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穿的、用的,這些都是不能省的。
瞅著那些棉布、花布,至少二年內,他們不需要在買布做衣服了,三郎穿剩下的給小五,她穿小的給芽兒,這麼樣做,也真是能剩下不少的銀子。
姐弟倆拿著大包、小包,還有人家布匹鋪子的小廝幫忙,三個人把東西拿到了春柱的牛車上,這會兒也正好春柱要往村裏回去第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