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這孩子,說啥外道話呢,咱們可是實在親戚,趕緊去找春柱吧,這年跟前兒的,去鎮上置辦年貨的人可不少,別一會兒去晚了,沒有位置。”

“哎,多謝二伯娘,那我們先走了,他們倆就勞二伯娘費心照顧了。”徐苗再次客氣的說完,帶著三郎出了裏正家,姐弟倆一人一個包子,邊啃邊走。

這吃了熱乎的包子,北風在那麼吹,也就不感覺到刺骨了,來到村頭時,牛車上已經有了幾個人,對於昨兒徐苗姐弟四人分家一事,如今算是在這村裏傳的沸沸揚揚。

有句話說得好:話沒腿,跑得快!

這村裏想保留點兒啥秘密,那可真是不可能。

徐苗摸索出了四個銅板,交給春柱,可後者說什麼都不要,搖搖頭開口道:

“苗姐兒啊,這個就不用了,叔拉你們去鎮上不用錢。”

“那可不行!”徐苗頓時搖頭拒絕,強硬的把銅板塞給春柱。姐弟二人剛上了牛車,這有幾個村婦就忍不住了,七嘴八舌的直接就問:

“苗姐兒,聽說你們分家了啊,因為啥啊?”

“是啊是啊,都說你奶他們欺負你們,有沒有這回事兒啊,你們這次分家都拿到啥了?別被欺負了啊。”

兩個婆娘剛剛說完,一旁穿著碎花夾襖,頭發梳的頗有講究的一個村婦,也上來了興致,挑著眉頭接過話茬道:

“就是啊,那徐老歪的婆娘,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啊,我聽說給了你們十五兩銀子呢,這是要去鎮上置辦年貨嗎?”

“……”

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頓時讓徐苗覺得有些頭大,這些村婦農忙的時候就種地,其他閑暇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七嘴八舌的討論事兒,誰家生孩子了、誰家兩口子吵架了、誰家婆媳不和了……

總之就沒有她們不關心的。

說到底,一個一個幹活都是把好手,這嘴嘛……也是一殺人不用刀的利器!

幾句話竟然把他們家昨兒發生的事情,說的分毫不差,真是人才哪兒都有,今天特別多。

不禁知道上房給了十五兩銀子,還知道李郎中給三郎棒槌的事情,有幾個好信兒的,居然問三郎,那棒槌是啥味兒。

一旁的車夫春柱見狀,受不了了,出聲幫著解圍道:“哎喲我說慶年嫂子啊,你這知道的挺多啊,連人家多少銀子都知道了?三郎吃棒槌你看見了?”

那名被喚作慶年嫂子的,就是那個穿著碎花夾襖的人,春柱那話裏明顯有著奚落的味道,可這村婦不恥反榮的點頭,而且還頗有自豪感的說:

“那可不?昨兒我家慶年去文昌伯家找三順了。”

“哦,找三順了啊,是三順跟你家慶年說的?”春柱這話問完,剛才那幾個村婦,一個一個都不吱聲了。

小八家村裏的村民,基本上對這族長、裏正都是敬畏的,小八家子一共有三個大姓,徐、馮、李。

既然有三個大姓,自然也就有三個族長,而這三個族長中,最讓村民畏懼的,就是這個徐文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