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在嚴格與激勵中成功的女孩(1 / 3)

第一章:在嚴格與激勵中成長的

女孩

『每一個成功者的成功因素,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曾經貧寒的草根女子,今日的“世界銷售女神”,是什麼樣的童年因素在影響著她,從而締造傳奇的呢?

是寵愛嗎?為了她這個女兒,家都可以改裝,簡陋的房子到處都是鏡子,仿若水晶宮,僅僅因為她熱愛跳舞;

是激勵嗎?身為普通鐵路工人的母親,多年如一日,不厭其煩地告訴女兒:你的身上流淌著第一名的血液!

是管教嗎?為了監控她的課餘生活和交友,父親在她每天放學後騎著自行車悄悄跟著她,一跟就是三年;

是嚴厲嗎?為了鍛煉她的意誌,父親在她嬌嫩的身體上套個汽車輪胎,“狠心”地丟在刺骨的鬆花江水中……』

1、一雙鞋,兩人穿

一個身著鮮豔紅T恤的中年男人,每天都駕駛一輛鮮豔的大紅敞篷寶馬,在位於廣州番禺的世界頂級豪宅社區那花團錦簇的林蔭道上穿梭。這個男人正是徐鶴寧的父親徐雲龍。

用“風光無限,揚眉吐氣”來形容徐雲龍目前的生活狀態和心境,應該並不為過。隨著女兒事業的不斷攀升,徐爸爸內心的這種優越感也在一點點的增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成就,也是父母的成就啊。更何況,他本人也被華人成功學權威陳安之老師稱為“陳安之機構最‘年輕’的助教,廣東最靚的‘靚仔’”,而他手中駕駛的,也從多年前的手扶拖拉機直接升級到了“寶馬”,現在又多了一輛“保時捷”!

有時候,透過世界名車明亮的玻璃窗,望著前麵潔淨平坦的路麵,兩旁四季如春的花景,徐爸爸的思緒也會飄得很遠,飄到吉林老家那條坑坑窪窪滿是灰塵的馬路,仿佛又回到了十幾年前,手中駕駛的還是那台“突突”作響的手扶拖拉機……

那時家裏真窮啊,夫妻兩人的工資加起來才一百多塊錢,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一分錢掰成兩半還是不夠用,遇到緊要關頭還常要借外債。為了賺30元,作為鐵路汽車司機的他,去給一家公司從長春拉貨到吉林,開著四輪手扶拖拉機,東北的三九天,寒風呼嘯的半夜往回趕,皮大衣反穿在前,站著開了6個小時,途中還把拖車掉在溝裏,第二天還得拖著疲憊不堪深身酸痛的身體照常上班。徐媽媽退休後租了一個小櫃台擺攤做牛仔褲生意,因為鐵路職工有免票所以坐火車去沈陽上貨,往返一千多公裏。一次批發商給拿錯了一條褲子,徐媽媽又連夜返回去換。一條褲子最多能掙20元。這樣才勉強維持一雙兒女的學費。

別人家的孩子上學穿得花枝招展,帶著各種飲料零食,鶴寧和哥哥卻一年難得有件新衣服穿,每天隻能帶瓶涼水去學校。

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每個參賽的學生需要買一雙運動鞋。鶴寧和哥哥都選上了,但十幾塊錢一雙的運動鞋對於徐家來說,可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但徐家有個原則:孩子可以吃差點穿差點,但學習方麵決不能落後於人。別人能學的,自家孩子也一定要去學,哪怕擺地攤、賣盒飯、砸鍋賣鐵也要湊錢給孩子去學!所以,運動會是一定要參加的,運動鞋卻可以共著穿一雙!

那一天,徐爸爸提著一雙嶄新的運動鞋,陪著兩個孩子來到運動會現場。先認真聽節目安排,得知是哥哥先上場,就先讓哥哥穿上運動鞋。等哥哥比賽完了,趕緊換下來,徐爸爸又提著鞋飛快地跑到女生賽場,讓即將上場的鶴寧穿上。小小的鶴寧在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中,穿上那雙還留有哥哥熱氣的沾滿泥沙的運動鞋,係完鞋帶,她抬起頭來,看了看父親,隻見父親眉頭緊鎖、淚光閃爍,臉上滿是憐惜與無奈……許多年後,鶴寧向徐爸爸提起此事,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她說:“就在那一刻,我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賺很多錢,要出人頭地,讓爸爸永遠不要有這種表情,永遠不再缺錢!”

時至今日,鶴寧在講課的時候,還常常講到一句話:“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真要跪下來感謝小時候的貧窮。正是因為那時候的貧窮,才激發了我一定要成功的鬥誌。我和哥哥從小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做個有錢人,決不能讓爸爸媽媽再過缺錢的日子,決不能讓父母再住那隻有50平米、來幾個客人就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的小房子!所以,我們比別人家的孩子都要努力!有時候,成功是被逼出來的!”

貧寒之家出狀元,富貴之家多紈絝。對於孩子來說,一帆風順,錦衣玉食,未必是件好事,孩子如果不知道生活的艱辛,也就不懂得珍惜與感恩。反之,貧窮與挫折,如果加以正麵積極的引導,往往會變成很好的教材,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增強孩子努力奮鬥的動力!也正因為見證了幸福的來之不易,而使得孩子懂得心存感激與憐愛。鶴寧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貧窮與挫折中長大的孩子,童年的艱苦生活也為她後來瘋狂般的努力和超人般的毅力打下了身體和心理的基礎。

2、你的身體裏流著第一名的血液

在鶴寧的童年記憶中,印入腦海最深的一句話,便是:“鶴寧,咱們家裏窮,所以你一定要爭氣,一定要做第一名!你記著,你的身體裏流著的是第一名的血液!”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前,母親總要將這句話在鶴寧的耳邊重複好幾遍。這些話深深地輸入到鶴寧的潛意識中。因此,從小,她就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第一名,因為她的身體裏流淌的是第一名的血液。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有什麼的行為,有什麼的行為就會產生什麼的結果。

因此,上小學的時候,鶴寧就發誓要成為班上的第一名,然而,事與願違,鶴寧不僅沒有成為第一名,反而成了倒數第一名。怎麼會這樣呢?

鶴寧原本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女孩,剛進校園不久的一天,老師看到她沒有讀課本,居然當著所有同學的麵把她的教科書撕成粉碎。那件事讓幼小的鶴寧深受打擊。從那一刻起,鶴寧的內心開始有了自卑,不願麵對同學和老師,不敢跟別人講話。每次上課,不到上課鈴響不會進教室。於是,那一學期期末考試,竟然考了最後一名。這對早已在潛意識中就認為自己是第一名的鶴寧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她差點就得了上學恐懼症。對於一個老師來講,他的每一個行動都可能成就一個孩子,也可能毀滅一個孩子的前途!

又是鶴寧的媽媽作出了明智的決定。她雖然沒有像孟母一樣,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而搬家,但她卻決定給鶴寧轉學。並且在轉學之後,徐媽媽先是進行了一係列“公關活動”。她去拜訪了班上所有的老師,逐個溝通、求情,期望老師們能對鶴寧多一些關照。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將鶴寧安排到第一排的座位。

剛轉學第一個學期,由於還不太適應,也沒有完全走出被原來那個老師當眾批評的心理陰影,期末時,全班48個人,鶴寧排到第32名。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下,鶴寧沒有放棄努力,第二個學期第一次考試,便排到了第16名,再繼續努力排到第8名,終於,在期末的時候,排到第一名!一個倒數第一名的學生,在老師和母親的用心激勵下,短短的一年時間便飛速進步到第一名,並被推選為班上的學習委員!所以,優秀的人,不是批評出來的,是激勵出來的!

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像是一遍肥沃的土地,給他播撒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植物,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鶴寧的幸運就在於,在她幼小的時候,她偉大的母親就給她種下了一顆成功的種子,一顆“永做第一名”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