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讚同地說:“是!我的看法也是。畢竟申老是個老實人,隻是被人利用了。另一方麵,當時的環境也是這樣一哄而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個人是很難改變的。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其實,夏天吊唁申虎還有另一個未曾從他自己嘴上說出來的理由,那就是:在陳平、柯少基急於控製梅林金融服務社的貸款大權而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夏天潑髒水時,通過申虎之口發出的警示,的確給夏天敲響了警鍾。以至夏天來到湖貝金融服務社後,處事謹慎,三思後行,雖然在貸款方麵也有一些失誤,但總歸還是相對穩當。後來,經過幾年的甄別和付諸法律清收行動,在個人操守上均無不妥。反觀申虎、陳平、柯少基,恰恰是因為他們當年的所作所為與當初所唱的高調形成太大的落差而丟人現眼:有的改名換姓躲起來了,有的生怕被別人抓住狐狸尾巴而急急離開了梅林金融服務社,有的因為涉案被政法機關監視居住。
真是世事無常啊!從某種意義上說,夏天還從當年梅林金融服務社釀就的那件讓自己受迫害的事件中成了受益者。這真是應了古人說的一句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夏天正在思索之際,××國有銀行深圳分行的一個同誌來到羅文虎的跟前,對他說:“羅總,告別儀式就要開始了,請您到前麵來。”
說完,引領羅文虎到了大禮堂的前排人群中。
這時,大禮堂的低音喇叭傳來一個女士悲痛而低沉的聲音:“各位參加老同誌申虎告別儀式的來賓,你們好!告別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今天,參加申虎同誌告別儀式的來賓代表中,有深圳市委、市政府老幹部局的代表,有廣東省人民銀行幹部處、深圳特區人民銀行的代表,還有申虎同誌長期工作過的單位——××國有銀行廣東省分行的負責同誌、××國有銀行深圳分行的代表以及申虎同誌的生前友好和同事、部下、朋友、親屬,一共380多人。各單位和朋友送的花藍、花圈、緞帶、挽聯排放在大禮堂的左、右兩側,從人們題贈的挽聯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失去一個像申虎同誌這樣德高望重的開國金融老前輩,有著難於言表的悲痛心情。尊敬的來賓、朋友們,今天我們尊重申虎同誌生前的願望,並根據家屬的建議,申虎同誌的喪事從簡。來賓和朋友們在哀樂聲中從禮堂的右邊緩步走到正堂,向申虎同誌的遺像和骨灰三鞠躬,然後往左接受家屬謝意後離開。現在,我宣布:申虎同誌告別儀式正式開始。播哀樂。”
在哀樂低回聲中,參加告別的人們邁著平緩的腳步,緩緩來到大禮堂的正堂,分別向申虎的遺像三鞠躬,然後走向左邊與申虎遺孀唐姨等家屬握過手,道一聲:“節哀、保重”,便向禮堂大門走出去。
人們看這情景,正是:
生年別老申,白日到沙灣。
淚落深圳河,隨潮滯海灘。
夏天作完對申虎遺像的三鞠躬,與唐姨道了一聲“節哀”。在緩步走出大廳的當兒,猛然從眼簾中的唐姨聯想到周迅、陳平、柯少基,不一會兒,嘴上不由自主地吟出唐朝李商隱《隋宮》中的兩句詩來: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詩說當年煬帝吃飽了撐著,無所事事,在景華宮征收螢火蟲取樂,竟然收到那些善於拍馬奉承的達官顯貴上送的螢火蟲有數斛之多。於是,煬帝夜裏遊山,把螢火蟲再放出去,一時間滿山遍野都是螢火。但是在今天,當年煬帝遊過的地方已經再也沒有螢火蟲了。而煬帝當年從板渚引黃河通淮海,河邊修築禦道,栽種柳樹,後人稱之為“隋堤”。據說,當時皇帝下詔:民間有一株柳樹,賞一匹布。老百姓都爭獻柳樹,而煬帝和大臣又親自栽種,由此煬帝賜柳樹姓“楊”。現在,煬帝已經國破身亡,隋堤上垂柳如昔,到了晚上一直有烏鴉棲息。李商隱的兩句詩詠歎前朝,卻意在後代:這煬帝重蹈陳後主的複轍,遊樂奢侈,荒淫無度,必然帶來國破身亡的後果。
“人啊,要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同時,記住前人的教訓,曆史才會進步。”夏天在心裏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