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辭職之後,到威廉大帝的墓地上獻了3朵玫瑰,拜見了腓特烈三世的遺孀,推辭了小皇帝新冊封的“勞恩堡公爵”和陸軍元帥外加海軍上將的稱號。3月29日,俾斯麥帶領全家老少,在成千上萬柏林市民的簇擁當中,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聲中,乘坐火車離開了他奮鬥了整整28年的柏林。
辭職以後,老宰相在鄉下安詳地度過了8年的晚年時光。
對於政治,老宰相還是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他在報紙上發言,含沙射影地抨擊新皇帝對英國太軟弱,惹得威廉二世揚言,總有一天要把這個老家夥抓起來,堵住他的嘴。
對於生活,俾斯麥出席了大兒子赫爾伯特在維也納的婚禮,又忍不住對著傾城出動目睹自己風采的維也納和沿途各地的民眾發表演說。盡管威廉二世取締了很多地方的歡迎會,民眾卻是越來越狂熱。
對於人生,俾斯麥開始寫自己的回憶錄《回憶與思考》,據給他當助手的洛塔爾·布赫爾講,老爺子越老脾氣越倔。1895年4月1日,俾斯麥80大壽,皇帝威廉二世親自下鄉給他來拜壽。老爺子三杯酒下肚,繼續大放厥詞:“有創造性的生活,是從奮鬥而來的。植物經昆蟲進化到鳥兒,從搏擊長空的鷹、撲殺羊群的狼、到人類都是一樣,沒有奮鬥就談不上生活!”
1896年6月,大清國的李鴻章李大人在參加完俄國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之後,專程來德國拜訪了俾斯麥。李大人想跟俾斯麥套近乎,就說“鄙人辦了多年外交,圈裏人給俺麵子,叫俺“東方俾斯麥”。”沒想到80出頭的俾斯麥一臉不屑:“對不起,我可沒有那份殊榮,被人家叫做“西方李鴻章”。”
1898年夏天,俾斯麥得了肺炎,病勢越來越凶險,7月30日上午11時,這顆偉大的心髒停止了跳動。
德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沒有“之一”),卓越的外交家,德意誌帝國的締造者,普魯士王國和德意誌帝國宰相,奧托.馮.俾斯麥侯爵,在漢堡附近的弗雷德裏希斯魯莊園安詳去世,享年83歲。
我在介紹腓特烈大帝時曾說,在我看來,全德國一共隻有“一個半”戰略家。俾斯麥就是其中的一個。
俾斯麥的一生,是為德意誌的統一和民族利益奮鬥的一生,是在列強和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夾縫間縱橫捭闔的一生。盡管他的很多言行至今都還飽受爭議,但是他為德國統一、民生福利和歐洲和平所做出的貢獻,足以讓這個曾經的鄉下浪蕩子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就算到死,俾斯麥也不買威廉二世的帳。
俾斯麥去世後,報紙公布了1890年他的辭呈,那裏麵指責威廉二世改動外交政策、破壞對俄友誼。威廉二世想給他辦國葬,可俾斯麥的家人已經按遺囑,把他埋葬在了弗雷德裏希斯魯莊園裏的一片空地裏。
在俾斯麥的墓碑上,刻著這麼一行字:“馮·俾斯麥侯爵,威廉一世皇帝忠實的德國仆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