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德意誌的千古一帝(25)(1 / 1)

俄羅斯超級至尊比薩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和普魯士的大救星,可是他自己卻是個倒黴蛋:由於本來在俄國宮廷裏的威信就不高,這次又一下子放棄了俄國六年來的戰爭成果,搞得俄國上下天怒人怨,沒過半年就被他老婆,同樣來自德意誌的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給奪了權,然後在10月底就被毒死了,(這個謀殺親夫的凶婆娘就是俄國後來跟彼得大帝齊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但腓特烈大帝畢竟是靠著他的幫助,挺過了七年戰爭最難的階段。

謀殺親夫以後,葉卡捷琳娜忙於穩定國內,也沒心思打仗,俄國就此退出了七年戰爭。接下來,由於在和英國進行的全球殖民地掐架戰裏到處處於劣勢,法國也退出了戰爭。奧地利一看,當年威風八麵的三國同盟隻剩下了自己這麼一家,也隻好在1763年2月和普魯士簽訂了和約。雙方各讓一步:普魯士退出薩克森,奧地利承認西裏西亞歸普魯士。

曠日持久的七年戰爭總算結束了。

戰爭結束後,腓特烈大帝又把精力轉移到了國內建設方麵,繼續統治普魯士長達23年。

凡是在鬼門關上走過一圈的人,看事情就會更豁達。打完這七年,作為政治家的腓特烈大帝進一步成熟了。他意識到,單靠武力無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要想普魯士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內則要靠老百姓,外則要搞好邦交。

內政方麵,腓特烈大帝救助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老百姓,給老人辦養老院,給窮人發食物。他還頒布了新的法典,引入了陪審團製度。比如在1777年,他在給司法部長的信裏是這麼寫的:

“我很不高興,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窮人,處境是如此艱難。還有他們動輒就會被拘捕,比如來自東普魯士的雅各.特雷赫,他因為一次訴訟要在柏林逗留,警察就將他逮捕了。後來我讓警察釋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訴你們,在我的眼中,一個窮困的農民和一個最顯赫的公爵或一個最有錢的貴族沒有絲毫高低之別。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外交方麵,出於共同的利益需要,曾經跟普魯士打得你死我活的俄國,還有奧地利都跟腓特烈大帝改善了關係。

1772年,三個國家的老大湊到一起,第一次瓜分了倒黴蛋波蘭,腓特烈大帝得到了西普魯士地區。於是,他理所當然地把國王名號裏的“im”換成了“von”,正式自稱“K?nigvonPreu?en(普魯士國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