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梔家族有個微信群,叫“藍家大院”。
在藍梔還沒找到工作啃老的時候,藍梔的老爸在家裏經濟拮據的情況下率先實行這個約定。
其實孝順老人沒有錯,藍梔也願意以自己的名義用老爸的錢給奶奶。
錯就錯在,大家心裏不是這麼想的。
藍梔的老爸不僅要藍梔給照顧奶奶的伯伯打錢還要藍梔把轉賬截圖發在“藍家大院”裏。
藍梔跟媽媽多次勸說無效,隻能照做。
藍梔的老爸說發出來是為了督促大家,讓大家齊心協力為奶奶的贍養共同努力。
但是他忘了,現在的家族已經不是他記憶中的家族了。自從爺爺去世,排行前麵的幾位伯伯孫子都好幾個了,娶進來的媳婦,加上伯母、嬸嬸等,人員已經很龐雜了。從各位女性角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加上贍養費給不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女方也不願意。
藍梔家好說,首先她老爸工資高,家裏實行“一言堂”,加上藍梔媽媽本身對錢也不太計較,外公外婆也於幾年前去世了,唯一的老人隻有我奶奶。
在藍梔她們這個平均工資2、3000的十八線小城市,在有的家庭女的比男的工資高的情況下,利益衝突來了。
藍梔第一個月發出來沒人理,還好。第二個月發出來轉賬截圖一下子家庭大戰爆發了。
最先跳出來的令藍梔詫異的是,竟然是被轉賬的那個伯伯的兒媳婦。
當時的約定是,奶奶在誰家裏照顧,其他兒子就給那個叔叔或伯伯給錢,實際上其他人也沒有給過錢。
學法的都懂點人性,藍梔想不通跑出來罵她的不應該是既得利益者者啊!
那個堂嫂罵藍梔愛表現,錢多燒的慌。更是上升到人身攻擊,說藍梔這麼多年讀書讀到屁股裏了(用方言發的微信進行謾罵)。
一下子戳中藍梔的軟肋,自從高考後,藍梔學業不佳給她帶來的痛苦深入骨髓,甚至影響到她的性格。以前活潑開朗的人現在被長久的不幸所籠罩,知道家族裏有些人有一點閑言碎語,但真正當麵說出來,還是以這麼赤裸裸的攻擊說出來是頭一次。
藍梔崩潰了,奔潰的原因是她把這些當作家人來對待的人最終給了她狠狠一擊。
藍梔從小作為獨生子女,重視親情,也從來不分什麼你家我家。把家族的哥哥姐姐妹妹當成自己的親哥哥姐姐妹妹。
小時候藍老爸爸總是給這個伯伯家的孩子給錢,貼補他們,還樂觀地想,因為家裏隻有藍梔一個女兒把他們當作自己人,以後這些哥哥在他老了來看看他他就心滿意足了。也算是看著這些哥哥長大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哥哥,任由自己的老婆對藍梔進行謾罵而無動於衷,甚至鼓動她罵藍梔。
而且聰明的藍梔也看懂了其中的深意,知道背後的人是誰?其他人不好出麵,藍梔的伯母、嬸嬸就是背後的操縱者,她們知道罵藍梔就是罵藍梔的爸媽,所以攛掇著藍梔的這個堂嫂當出頭鳥。
藍梔從小到大雖然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成長,也感受到社會的殘酷,但第一次被自認為親人的人這麼當頭一棒,一下子徹底醒悟了。
她從前的想要功成名就之後幫助這些家族裏的人的想法是徹底沒有了,成了可笑的一廂情願。
她心想:“哦,原來我在你眼裏是這個樣子的,以前終究是我自作多情了。還是無論經曆多少冷眼我都珍視的親情啊!嗬,多麼可笑!”
那就老死不相往來吧!
藍梔退出了群聊,她老爸老媽也退出了群聊,也解散了曾經自己在這個堂嫂說服下建立的兄弟姐妹群。
拉黑了這個伯伯家的所有人的聯係方式。
在拉黑之前給這個伯伯打了一通電話討回曾經自己老爸辛辛苦苦攢的1萬五給堂哥的結婚錢(除正常紅包以外的),本來藍梔老爸不準備要回的。
藍梔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既然這樣,那我們不養白眼狼。憑什麼我們省吃儉用,到頭來還換回你們這樣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