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後記(1 / 1)

合上這本書,或許你會想到什麼。經過前後一年的創作和修改,這本書才終於能夠擺放在讀者的麵前。

這一年裏,我跟著自己筆下的人物一同品嚐著歡喜、品味著憂傷。我細心雕琢著每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生怕自己有一絲的粗心,從而使他們偏離現實。

我所寫作的東西,都來源於我熟悉的事物。才剛回國的時候,我為家裏帶來了一員新丁。她就是小說中的沛沛,一條聰明的邊境牧羊犬。在長時間對她的觀察中,我逐漸了解了她的習性、她的動作、甚至掌握了她的思維方式。由於養狗,我了解到了“打狗隊”和狗販子的存在。令我不解的是,這種與人類和睦相處一萬年、對人類依賴程度超過對同類的生物,竟然會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遭到如此的敵意,這多少顯得荒唐又可笑。從那時起,我的腦子裏就有了對這部作品的粗略構思。

在“和諧社會”的號召下,我們卻似乎隻是努力做一個“和諧”的麵子。

和諧,應該是一種對萬物的包容,而不是一類事物去鏟除另一類事物。“有人怕狗”,所以有了消滅狗類的行為,著實忽略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將原本屬於人類自身的責任推卸給了弱者。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我們著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世故”的社會中,總有一些錚錚鐵骨的人。於是,小說的主人公雨澤的性格就這樣被構思了出來。他有超過常人的毅力和野心,卻也在生活中曆經挫折。隻是,頑強的他並不屈服,變換方式後,繼續行走在前進的道路上,當我們這有趣的故事停在此刻的時候,無論他的未來究竟是否輝煌,他都是成功的——我之所以將成功的信念寄托在這個人物,是因為他就像我自己的翻版。

除此而外,惠惠的陰鬱、劉詩雅的任性、林誌遠的實用主義、爾曼的毫無主見,還有愛丁堡的那片花園、格拉斯哥冷颼颼的風、倫敦的車水馬龍……所有這些,我都精雕細刻,努力讓這一切入木三分。

最後,我必須要感謝為我提出修改建議的何鎮邦老師,和一直支持我的梁鴻鷹老師,你們中肯的建議和對我的肯定,使我越發有信心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要特別提出感謝的是最先閱讀這本書的閆晟和班司琪,以及所有那些催促我進步和成長的同學們、朋友們。

請你們相信,從我決定寫作的那天起,就從沒有想過停下來。

李禹東2012年9月18日於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