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的京城向來是與蕭瑟無緣的,塞外吹來的寒流被石砌的高牆阻擋在了城外,城內集市上的人們摩肩接踵,為即將到來的寒冬采購物資。
隻不過這種熱鬧對於某些人來說,就像是催命的號角。
城裏越是熱鬧,那號角聲愈是響亮,宛如綁在人脖子上的繩索,一點點地壓縮人的呼吸。
在京城的城東有家經年不衰的老酒館,不管它是寒風淩冽的冬日,還是烈日灼人的三伏天都熱鬧不絕。
不論是從塞外來的行腳商、南方的茶商、走南闖北的俠客,還是評頭論足的書生在這裏都能見到。
但對於今天而言,老酒館的氣氛顯得有些冷淡了,不是因為客人比往日少,而是今日的老酒館來了一位不論是朝堂還是江湖都得敬畏的大人物——郭巨俠。
郭巨俠的本名是什麼知道的人因為心存敬畏不敢說,而不知道的人仰其威名也不敢問,這麼一來二去倒是讓原本知曉他本名的人也隻記得郭巨俠這一稱謂了。
坊間有詩言道:
誓當斬除權奸,提五尺青鋒震宇寰。
若張弓厲馬,癡忠愚意。
披星戴月,矢誌憨頑。
除死方休,鞠躬盡瘁,誓以精誠赴險關。
歌千句,痛陳英雄事,俯仰山川。
“唐少卿此去應是天高海闊,從此不複金鑾之重了”
郭巨俠捧起麵前的酒樽一飲而盡,美酒入喉卻難抵心頭的苦澀。
他與唐梓屹同朝為官三載,難得有這麼一位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僚,沒想到今日卻要分別了。
“郭巨俠此言差矣,唐某是見城門失火故臨陣退縮了,應當是讓巨俠見笑了”
唐梓屹起身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同時又再添了一杯敬予郭巨俠。
“唐少卿可真就這麼決定了?爾不過弱冠之年就時任大理寺少卿,可謂正是一展抱負的好時機,為何?”
郭巨俠雖知唐梓屹已將辭呈遞給了內閣,但還是想勸勸他,畢竟就他的履曆來說若是繼續為官,進入內閣也不過是三五載之事。
“郭巨俠也肩負著查案判案之責,又執掌神捕司,分管六扇門,手下有著四大名捕,被人冠以神捕之名,相信因知道這個名號帶來的風險”
唐梓屹回想起他初入大理寺的場景,那時的他憑借著為民請命的一腔熱血和家破人亡的血海深仇進了大理寺,宿夜俯身於案牘攻克疑難冤案。
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就升入了做了大理寺寺丞,後又憑借著禁內失竊一案進了聖上的法眼,破格提升為大理寺少卿專管重大刑獄案件。
屢破奇案的他同郭巨俠並稱為“唐之狄公,宋之惠父”,可這名頭越大唐梓屹就越是害怕。
愈是身處高位名頭愈是響亮,這人就愈是由不得自己。
很多牽扯到禁中的案子,唐梓屹接觸的越多就越是覺得深陷泥濘,金鑾之中哪有什麼是非對錯。
“前日聖上要我徹查山東知府貪汙一案,可這件案子早已被東廠接手,消息又是從內閣傳出。此間算計難以分說,唐某深感京城暗波湧動,恐不勝波折隻能先行退離了。”
唐梓屹沒有將話明說,但為官到了他們位置,也就不需要說的太過於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