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腫塊,因而得名。
腫瘤性增生與非腫瘤性增生具有本質的區別。非腫瘤性增生為機體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組織能夠分化成熟,並且能夠恢複原來正常組織的結構和功能,且這種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後就不再繼續。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就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功能,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腫瘤生長旺盛,並具有相對自主性。即使後來致瘤因素不存在時仍能持續生長。
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機體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這種分類對於腫瘤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痣
痣是人體常見的皮膚色素細胞發生良性病變的結果,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後天形成。平均每個人約有20個左右的色痣,大小不一,40%出現在顏麵皮膚上,含有色素的形成黑痣、紅痣、茶痣、藍痣等斑塊。
◎症狀
黑痣大小不一、表麵平坦或高出於皮膚表麵,全身各處都可發生,下肢、頭、頸、上肢、眼、指甲下麵和陰唇等處更是多發部位。
紅痣多發生在40歲左右,隨年齡增長數目也逐漸增多。皮損部位開始呈鮮紅色、櫻桃紅色,故稱血管瘤,有針頭大小;以後逐漸增大呈半球形且高出皮麵,表麵光滑,散在分布;多發於軀幹及四肢遠端,無任何自覺症狀。
◎病因
色素痣通常由含有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關於痣細胞的起源目前尚無定論,或認為源於表皮的黑色素細胞,或認為源於胚胎期間神經脊的前體細胞,以後逐漸移行至皮膚的表麵發展而成,即為觸覺神經末梢的異常增殖所形成的神經瘤。
有人認為引起紅痣的原因是血管退行性變、毛細血管發生擴張。紅痣不是真正的血管瘤,更不是惡性腫瘤,也不會發生癌變。
◎治療
黑痣一般無不良反應,若不突然增大、不破潰、不出血,則對身體無害;若黑痣過大過多,要注意美容保養;若發生在易受摩擦的部位如手、腰、足底等處,並伴有刺癢、微痛或顏色變深變大等現象時,應用手術方法切除;若非惡變形成的單純黑痣,可進行液氮冷凍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療。
出現紅痣可不做治療,平時要注意保護,切忌抓破感染。若出現個別損害或碰傷後長期不愈的情況,並拌有出血者,可選用電灼、冷凍或激光等方法進行治療。
◎預防
1.千萬不要用手抓,或亂塗腐蝕劑去痣,以免刺激引起發炎,引起惡變;
2.痣的表麵出現破裂,流出液體、流血、疼痛、發炎,或是痣突然增大顏色加深,甚至痣的周圍出現散著分布的小紅點或小黑痣時,應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3.調整飲食。尤其要調整脂肪含量,每天總量不宜過多,達到人體總熱能的20%~25%即可。常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麻油、大豆油、玉米油及綠色蔬菜。同時,維生素C含量多的辣椒、油菜、菜花、苦瓜、小白菜等食物也可適度食用。這樣可以減少黑色素的沉澱;
4.服用維生素E,也可以減少或防止脂褐素的形成。
◎有效緩解方法
手術治療後,患者要聽從醫囑進行治療,切不可隨意停用或是亂用其他藥物,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加大治療難度;對於痣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的現象,患者一定要從心理上消除對病症的恐懼,這對病情控製和治愈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