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兩篇前情提要內都涉及以前故事的重要劇透,為保持閱讀的神秘性和樂趣,如無必要,請勿翻閱。)
犯罪心理師這一全新的職業,年輕的心理學者麥濤是有幸第一批從業的人。
然而他的上任,多少有賴於他未來的嶽父大人——警察局刑警大隊劉大隊長的提攜。這就無形中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旁人在背後多少有些風言風語。
然而這個頗有些放蕩不羈的年輕人卻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為他贏得了些許好評。如今,B市出現罕見的連環殺手,麥濤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連環殺人案起初看起來平淡無奇,就像是搶劫升級演變成了殺人罪行一樣。被害人遭遇搶劫,隨身財物被搶走,腦後重重挨了一記,而殺人凶器竟然是——磚頭。
像這樣無厘頭的案子,本來輪不到警方重視,更談不上搬出犯罪心理師助陣。隻不過,麥濤隱隱覺得這起搶劫行為升級得太快,凶手食髓知味,隻怕還要再作案。
不出警方所料,凶手再次行動了。然而這次的手段,雖然還有搶劫在內,殺人手法卻有所進化。鳥槍換炮,粗糙的磚頭被換成了精心炮製的殺人鋼針。
凶手的犯罪行為得到如此進化,實在叫人始料不及。
而凶手連續犯案的頻率,也在不斷地加快。
起先是一位辦公室的白領女性,隨後是一家公司的人力總監。莫非是報複社會?麥濤摸不著其中的關鍵,被害人之間似乎毫無關聯。無奈之餘,麥濤打算找他的啟蒙老師兼小說家艾蓮商議對策。
艾蓮身為小說家、心理谘詢師和咖啡廳老板,似乎無所不能,也正是他帶領年輕的麥濤走進了心理學這個神秘的領域。麵對小老弟的求助,艾蓮自然滿口答應。
但兩人的努力並未成功遏製凶手的罪行,天堂苑社區出現第三名被害人。隨後是第四名被害人。不過就在此時,在凶手變得徹底瘋狂之際,艾蓮總算協助麥濤鎖定了凶手。
眾人慶功之際,麥濤卻覺得不對勁,有一些被他忽視了的線索——而這個線索,竟然指向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也許那個人,才是幕後真凶,為了報複,為了陷害他人,肆意操控著他人的靈魂。
麵對公正和情意,麥濤望而卻步。他不知道何去何從。
在最終以悲劇收場的案件過後,麥濤認為自己已經喪失了秉承公正精神的職業原則,辭去了犯罪心理師一職。
辭職後的麥濤少言寡語,因為辭職本身解決不了道德的困境。在新的故事裏,他不斷做著噩夢,關於三年前初上任時那個連環少女被殺案的噩夢,一直在他心裏縈繞著。他還有機會重拾舊案嗎?他會不會繼續回到犯罪心理師的崗位上?一切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