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菲林風波(二)(1 / 1)

七十、菲林風波(二)

在回去的路上羅大衛眉頭緊鎖,鄭老還真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對了還有邵家那小子,前世也不知道和自己是否有仇,怎麼他就不能消停消停?

看在六叔的麵子上,這小子在背後的幾次搞風搞雨自己都忍了。想不到這位‘問題寶寶’還沒完沒了啦,隔三差五總會弄些麻煩出來。

這一次據鄭老說:“臭小子居然要轉讓邵氏影庫庫存的菲林。”要知道,邵氏影庫裏可不光保存著邵氏自己的電影菲林,那些早就淪為曆史世紀之初影視公司的作品,同樣封存於那裏。也就是說那座影庫幾乎涵蓋了港影的變遷!

所以說這些菲林對一些熱愛電影的人,具有特殊意義!

自己還真是秀逗,作為穿越人士居然會忘記一件這麼重要的事情。原來的記憶中,邵氏歇業十年之後影庫才被出賣。而接手的東南亞人則大打感情牌,“什麼挽救香港文化遺產啊,庫存影片破壞嚴重急需修複、、、、、、總之一係列的‘組合拳’過後,人家在大賺鈔票之餘,還賺取了不少香港內地影迷的讚譽。”後世羅大衛經常出沒的影視論壇裏,無數發燒友在購買了所謂修複DVD後跳腳罵街:“丫滴,騙錢總該有個限度吧?所謂的修複版效果,居然還沒我們自己保存的版本好。而且一些片子中更是大幅缺少畫麵,原片百十來分鍾的菲林,在修複版中缺個十分鍾八分鍾基本屬於正常。

總之,當喜愛電影的人付出不菲的鈔票之後,終於有人質疑了,這究竟是修複還是破壞?是商業運作還是挽救文化遺產?怎麼東南亞的那家電台依靠播映這些庫存影片,悄然間成功的登陸了香港的傳媒界?沒人知道,他們到底賺取了多少有形與無形的收益。

不過人家能想起來做這件事,咱已經要表示感謝了,誰讓思想保守的六叔,始終沒有提升認識,把影視歸到藝術範疇。從小就從事電影行當的六叔,始終都隻認為這是萬千行當的一種。老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行當,但他卻由於受家族父輩的影響,無法在思想中將這一行當升華。

“行當就是行當,因為要靠它吃飯,所以熱愛自己的行當無可厚非,但其他的、、、、、、”這恐怕就是老人家的內心獨白。

雖然與六叔的想法相徑庭,但是羅大衛並不認為老人的想法有什麼不對。這種思維上的差異,源自生活年代與經曆的差異。經曆過動蕩與戰火的時代,他們那代人對生活事業的理解,往往會和安逸的後輩產生巨大差異。

其實在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也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原本好好的行當,就變成藝術了呢?’

這種代溝用羅大衛前世聽過小品中的一句話最能解釋,小品原句是:“沒吃、沒喝,那你還能臭美個啥?”

羅大衛認為,這句話最能概括藝術與生活的真實關係。何為藝術?再不能滿足基本生存條件的時候,藝術是蒼白的。戰火紛飛的年代生存才是頭等大事,至於玩玩藝術也隻能是人們在滿足溫飽後滋生的需求。

所以對於勸服六叔阻攔自己侄兒賣掉菲林,羅大衛沒報任何希望。先不說自己的那些理由能不能打動他老人家,就自己占了本該屬於邵恩廷的影廠之後,如果在阻撓六叔送給侄兒影庫,就難免會被人詬病吃相難看。所以說鄭老實在是給自己找了個**煩,他不好去勸六叔,難道自己就能勸動?

不過,既然知道了,終究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菲林再次落到東南亞人的手裏,可具體要怎麼坐還真傷腦筋、、、、、、

之後的幾天,羅大衛一方麵探了探六叔的口風,另一方麵找人詳細的調查了一翻事情的原委。沒想到卻另有驚人的發現!

看著桌上的調查報告,羅大衛鄭重的問:“你能確定?”

對麵的人肯定的點了點頭:“羅老板,幹我們這行的,自然有辦法知道客戶想知道的一切。據消息來源透露,要不是邵恩廷開得價碼過高,而且附加條款太多,這筆生意早就談成了。”